光是过去一年,比亚迪就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里开了第二家店,小鹏、理想、方程豹等新能源品牌入驻了当地汽车城。瞄准高端市场的蔚来,凭借“换电县县通”的策略,也打入了这座西南小城。

从数据上看,新能源在一二线城市渗透率趋向饱和,更广阔的县城市场正在成为车企竞逐的新战场。那么在县城里开一家新能源门店究竟要花多少钱?他们赚不赚钱呢?

|谢韫力

|李欢欢

运营|步鸟

新能源拿下县城车主

四川人许唅春节回家,出租车拉着她从郊区外的机场一路直穿过小城的核心商圈,她惊讶地发现,老家县城开店最多的新品牌除了奶茶,就是新能源汽车。

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比亚迪在四川西南地区的这座小城里开了第二家店,小鹏、理想、方程豹也都入驻了汽车城,往日的油车大户,大众、长城、长安等品牌门店,就地换了招牌,改卖大众ID.、哈弗新能源、深蓝汽车。

瞄准高端市场的蔚来,虽然在这座小城还没有门店,但换电站已经先一步开了起来。社交媒体把同城视频推送给许唅,视频里一群人好奇地围在这个Logo发光的银灰色方盒子前张望,车辆自动泊入后,换电站底部的机器可以自动给汽车更换电池。

县城的居民对新能源已不再陌生。蛇年春晚,亲戚们除了议论节目,也点评车,嘉宾席桌上放的是小米SU7,灯光秀是由780台问界M9表演的。这些车“很火”,亲戚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的确有人在开。连许唅从不关心汽车的妈妈都在路上问,“给我指指哪辆是特斯拉?”



▲春节期间,一辆仰望U8也开到县城了。图 / 每人Auto摄

许唅的感受不是个例。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数据,2021-2023年小城县乡包括纯电、混动、插混在内的新能源车销量分别为42万台、103万台和264万台。市占率上,2020年小城县乡市场的新能源销量占比在25%,到2024年5月,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3.8%,增长显著。

许唅生活的这个城市,属于中国1874个县域中的一个,人口不足百万,其中市区人口约24万,更多的人分布在乡镇、农村。十年前,工业还是驱动所有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缺少产业的县城被蒙上贫困底色,经历了漫长痛楚的人口流出。近年,依山傍水的县城靠着旅游业重拾活力,万达挤掉了本地商场,成为新的消费风向标。在许唅眼里这是一种象征,县城的风貌、消费逐渐向大城市看齐。

县城人买新能源汽车也是受大城市汽车消费观念的带动。许唅的朋友聚会时开了一辆特斯拉,这是力排众议的选择,因为“成都的朋友都在开(特斯拉)”。同学尝试了这个新鲜事物,轻轻一踩油门,车就很快蹿出去了,用过后“彻底回不去(开油车)了”。

大城市也为县城输送了新能源销售人才。李毅从事汽车销售十余年,前十年都在成都卖油车。成都的新能源风吹得尤其迅猛,不知什么时候起,绿色牌子的“川A”挤满了各个景区。早在2022年,成都就成了非限购城市中最爱买新能源的城市。李毅一算用车成本,“开电车通勤比坐地铁还划算”,他笃定新能源是未来的大趋势。

2021年,李毅回到县城成家,拒绝了油车品牌的工作邀约,加入了刚在县城老家设立门店的比亚迪。他了解过,县城没有新能源门店时,客户要驱车几百公里去大城市下单,如今新门店开在当地,是发展的大好机会。



▲县城里,电车随处可见。图 / 每人Auto摄

李毅最初接待的客户多是运营网约车的司机,他们一天光加油就要花300元,如果是用电,充电费用不足50元,就算是混动,百公里油耗也不足3升,比最省油的日系车还低了一大半,实打实的省钱。

但彼时困扰网约车司机们的还有充电问题,市区内仅有的公共充电桩设置在客运站的露天停车场,8个充电桩,“永远有人(在排队充电)”。有时实在等不及,司机们不得不盯着续航,冒险开回家再充。

大概从2023年底开始,李毅接触到越来越多体制内的客户。他们大多数家里已经有一台油车,需要增购一台新能源车。县城里,体制内员工是思想最为开放的一批人,出于工作原因他们很早就接触过新能源,知道这“是国家大方向”。他们更了解政策风向,很笃定地告诉李毅,“高速路出口附近、政府附近、商圈、还有景区都在规划修建充电桩”。

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品牌与充电桩一同出现了。

没有一千万,别来开店

那么在县城里开一家新能源汽车门店究竟赚不赚钱?

许唅的家乡位于四川西南部,三面环山,围出一片河谷平原,地壳运动又拉扯出湖泊、河流。主干道围绕着这条从北向南的河流修建,贯穿整个城市。

李毅的门店,位于主干道最南部,位置不算市中心,但也不偏。县城里黄金店铺资源有限,李毅的老板租下这间200多平米的门店,每年租金“至少要花50多万元”。做生意讲究扎堆,旁边就是捷途、深蓝、长城等汽车品牌。除去租金,一家新能源门店,员工薪资、水电费等开支“每月大概要七、八万元”。

更大的开支用于购买汽车。作为仅次于房子的大宗消费品,面向大众市场的单价多在10万-20万元区间,门店需要定期找车企购车,每次一百多台,至少要1000万的资金作为垫付。

这个资金门槛,对于大部分县城本土老板而言,并不是个小数字,因此能在县城开店卖车的,多数都不是当地的老板。李毅所在的门店就属于西南地区一家大型经销商公司,只在川渝地区开门店,有15家店面分布在川渝的各个城市。

隔壁零跑的老板是为数不多的当地人,老板实在眼红新能源生意,坚信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销售陈依依回忆,当时要卖零跑门槛还不算高,老板四处筹钱,勉强凑够了“接近500万”的启动资金。开张那天,“(连开业)花篮都是四处借的”。好在,这位老板“赌赢了”,2024年零跑腾飞,全年销量达29.37万辆,同比大涨104%,远超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大盘增速。



▲汽车销售展厅。图 / 视觉中国

但即便押对了宝,经营的压力也是肉眼可见的。一般而言,从出厂价到厂商指导价,车企往往会给经销商预留6%到8%左右的利润空间,如今车市血拼价格战,这些利润点基本都让出去了。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3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超过七成的经销商未能完成年度任务指标,亏损比例约为43.5%。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县城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李毅称,如今卖车很难赚钱,大多数经销商的利润产生在返点环节。主机厂会给经销商每年的业绩完成度划分出等级,并给予不同的返点政策,范围在6%-12%左右。具体按照销售总额,或者单车售价进行计算。也就是说,走量是门店盈利的希望。

除了车企返点,金融贷款成了经销商们的另一根救命稻草。金融贷款是4S店和银行机构合作,4S店销售将银行买车贷款政策推销给消费者,成功贷出后,有金融返佣,即银行将获得的贷款利润按照一定比例返给经销商,比如5年车贷返点普遍是贷款金额的10%左右。

不愁卖,经营状况好的经销商,零零总总的盈利加起来,“每年也有千万利润”。但更多车企的经销商甚至会把返点利润也让给消费者,只为了把车卖出去,“这样至少购车成本能收回来”。

李毅所在的海洋网门店,有7名销售,每名销售每月的任务大约是15台。也就是说,单店需要月销百台,“才能让门店健康地周转起来”。

比亚迪在县城市场,是客流最多的汽车品牌,因为它有最适销对路的车型。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低线城市消费者购车时,性价比是核心因素。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者购车偏好集中在10万-15万元以及15万-20万元两个价格带,比亚迪刚好卡位此区间。



▲县城一家比亚迪门店。图 / 每人Auto摄

卖得最多的车型是宋PLUS、海鸥、海豹06。作为王朝网销售主力之一,宋PLUS的客户足够广,没有明显的用户画像,“什么类型的客户都有”。毕竟一款不到15万元的大空间SUV,对县城车主而言称得上通杀。“买海鸥的大多数是宝妈。”大家是冲着便宜、小型车买单的,用来接送孩子、买菜很适合,海豹则主要是年轻人在买。

除去这些人群,县城里最强的购买力来自体制内、老师、医生等职业。为了让这些客户在下班后遛弯儿能到门店看看,李毅和同事经常会加班到晚上7点以后,争取更多售卖机会。

在县城,新能源门店的客户范围能辐射到城市下属的乡镇,但陈依依今年接到了更多的农村客户。城乡已没有明显的分界,有人在村里的学校、政府单位工作,在城区居住;有条件的村民,流动到城里购置房产。他们买车极为看重性价比,“不喜欢花里胡哨的功能,能用就行”。

来这里买车的还有相邻十多个小县的居民们,他们生活的小城更为单调,城里道路狭窄、简单,最宽的主干道也不过是三车道,简单勾勒出小城区的轮廓。这里的商品种类不多,要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就需要去临近的一些大县城。

但生意并没有变得更容易做——门店辐射的客户群体更广了,竞争对手也在变多。

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正在陆续扎根县城,比如在许唅的家乡,新势力们已经集体入驻机场附近的汽车城。

汽车城是县城卖车最集中的地方,往日汽车行业的销量大户,大众、丰田、吉利、长安、沃尔沃等品牌己占据汽车城大部分门店位置,后来想入驻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需要把原先的品牌挤掉才能进去。

李毅听说,当初公司准备来县城开比亚迪门店时,曾咨询过汽车城,彼时并没有经销商愿意把门店转给比亚迪,无奈只好去了其他地方开店。如今,时移境迁,汽车城里越来越多的经销商经营惨淡,门店空了出来。



▲汽车城。图 / 视觉中国

小鹏的门店前身是家合资品牌,经过改造成了小鹏的经销商,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方程豹的经销商也在汽车城盘下一家店铺,卖起了30多万的电车,直面县城车主们的拷问,“30万的电车,值不值?”2024年,比亚迪的一大战略目标是向县城渗透,海洋网在汽车城新开了门店,“更大更气派”,涵盖交付、售后等业务。

李毅觉得两家店将合力把比亚迪在县城的销量推得更高,为了避免内部竞争,销售们在努力拓宽获客渠道。

这座西南小城里最大的竞争,在小鹏、吉利与比亚迪之间。三家品牌的销售们,在说起竞品车型时均提到了另外两家。毕竟,10万元左右价格带,是县城汽车消费的主战场。

小鹏旗下MONA系列首款车型M03,直接把价格打到了12万以下;其后上市的小鹏P7+,也在紧贴着比亚迪定价。这两款车助推小鹏销量翻盘,连续3个月交付量破3万辆。

吉利也在猛追比亚迪,在完成内部阶段性整合后,吉利形成了吉利(燃油车),银河、极氪(新能源车)三大布局,银河系列是销量主力,直面与比亚迪王朝、海洋网的竞争。

2024年下半年,银河E5、吉利星愿、银河星舰7 EM-i等多款车型先后上市,分别对标比亚迪元PLUS、海豚/海鸥、宋Pro DM-i。吉利也采用了在竞品下方定价的策略,凭借更新的配置,三款新品均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

2025年1月,吉利银河销量达到9.3万辆,同比猛增134%,环比增长约35%,吉利集团整体销量达到了31.68万辆,而比亚迪披露的1月产销数据显示,其总销量为30万辆,同比增长49.16%,剔除出口数据后,比亚迪略落后于吉利。

巨头们的厮杀,落到县城里,转化为简单粗暴的竞争。

春节期间,县城里所有的汽车销售都在努力卖车。门店的客流稀疏,大家索性把店一关,将主推车型摆进核心商圈的广场空地上,展车的前挡风玻璃上,摆放着红底白字的优惠信息格外醒目。毕竟,县城的人买车更在意价格,正如当地的经销商们所言,“如果你不降(价),消费者会不计麻烦,去更大的城市,找便宜的价格”。

一些销售透露,不少品牌正在筹划年后的新能源下乡活动,将举行专场展示,辐射周边乡镇。



▲浙江某地的新能源下乡活动。图 / 视觉中国

同时,县城也在规划更多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许唅发现,小区门口有一块区域被围起来了,正在修建充电桩,方便车主们补能。

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4年底,中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从整体车桩比来看,1281.8万台充电桩对应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车桩比为2.45。但公共车桩比还是不太理想,由2023年的7.49降到2024年的9.13,一到节假日,充电桩不足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一线城市的市场正在趋于饱和。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4年纯电动新能源乘用车在特大城市占总销量的比例较2023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预测,中国汽车消费市场顶峰在4000万辆左右,未来汽车消费的增长点应该是在三线以下城市。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章为每人Auto原创,侵权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