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2月13日电 (吕欢欢)2月13日上午,合肥经开区召开“新春第一会”,围绕“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园区,奋力开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深刻分析所面临形势,研究部署全年工作,抢抓机遇、奋勇争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过去一年,合肥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约3700亿元、增长11.3%,百亿以上企业增至17家,“四上”企业营收近8000亿元,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七、长三角第四,继续领跑全省。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合肥经开区在三大地标性新兴产业上不断加速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增长47%,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96%。生物医药产业总量提升,大健康研究院6个新药研发公共技术平台投入运营,已孵化企业37家。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超千亿元,发展劲头正猛。
会议现场。人民网 吕欢欢摄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会议指出,“做好经开区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要把压力变动力,把好局当开局,干好每一天,使劲往前赶,在难中‘拼’、险中‘创’,撸起袖子加油干。”
同时,会议提出2025年合肥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是:到2025年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进一步突出,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开放水平和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更具活力,GDP预计增长7%以上。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那就是推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合肥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大勇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变量”,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当前合肥经开区的发展进入第四个10年。第一个10年是艰苦创业,白手起家,起早摸黑;第二个10年是渐入佳境,引进大企业,奠定工业之基;第三个10年是快速发展,主导产业稳步壮大,战新产业成形起势;而第四个10年则是提档升级。
提档升级靠什么?“靠的就是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当前发展改革、产业变革进入深水区,融合是趋势、是本事、是发展。”李大勇表示,经开区未必要换赛道,但必须强动能。没有产业就没有发展支撑、没有争先进位、没有经开区,没有创新就没有转型升级、没有发展动能、没有未来。
提档升级怎么做?会议表示,每个人的一小步,汇聚而成的是合肥经开区的一大步,更是跑出合肥经开区以一流环境、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的“加速度”。
未来,合肥经开区将重点抓好“五个强区”,即从产业强区、创新强区、开放强区、人才强区、品质强区等方面发力,培育产业集群新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力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打造高水平联接全球的前沿阵地,不断开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经开区新的更大贡献。
“新春第一会”,擂鼓再出征。眼下,与会人员展现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发展不等人的劲头,热气腾腾忙“春耕”的热潮正在奔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