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巴南区2025年第一次招商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192亿元,其中20亿级项目3个、10亿级项目8个,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
“本次签约项目,紧扣巴南‘1246’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投资体量大、质量结构优、带动效应强,将为全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注入强劲动力。”巴南区招商投资局负责人表示,全区招商系统正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新春第一会”精神,深入实施“强党建·拼经济·抓落实”主题年行动,凝聚“项目为王、招商为要、落地为大”的发展共识,全面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的工作热潮,努力以招商新成效拼出经济发展新气象。
向强而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经济的基本盘、压舱石,巴南秉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理念,依托主导产业、优势企业资源,聚力抓好以商招商,突出“智改数转绿色化”,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汽摩产业一直是巴南传统优势产业,摩托车产量占全市总量近20%,产业集群效应显现,一批延链、强链项目加速集聚。
迎瑞升铝合金压铸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入驻大江科创城,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智能化工厂。项目规划建设压铸车间、精加工车间及实验室,专注于为汽摩制造行业提供核心配套产品,预计实现年产摩托车、汽车配件近20000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锦汇包装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落户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总投资5亿元,占地20亩,致力于建设绿色化智能工厂,打造集重型包装、铝箔复合冷链保温箱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项目将与宗申动力、美琪工业、大江动力等汽摩制造龙头企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达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
向高而攀,发展壮大战新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巴南聚焦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大引强、聚链成群,加快打造高能级产业生态。
看到重庆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国内镁合金轻量化部件领军企业江苏宜镁泰科技公司拟投资10亿元,在大江科创城建设半固态镁合金工业母机设备及半固态镁合金零件制造研发基地,立足重庆、辐射西部,打造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镁合金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
同样看好重庆发展机遇的还有江苏无锡永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高精度、高强度焊管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永真金属公司将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西南地区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占地约66亩,投资10亿元,新建厂房约4.8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先进制管生产线,围绕无缝化焊管等产品研发生产,建成智能化数字工厂,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优质配套,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15亿元。
宁德时代旗下时代骐骥公司计划在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宁德时代骐骥重卡换电项目,打造重庆市首座底盘式重卡换电示范站,采用模块化智能换电云平台,较传统充电模式效率提升80%,可满足重卡5分钟高效换电需求,助力重卡运输行业实现低碳化、智能化转型,推动绿色物流发展,为重庆乃至全国的物流行业树立绿色能源应用标杆。
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公司与北京中物联物流规划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重庆分公司合作共建巴南数字低碳国家物流枢纽项目,提供直购电、能源托管、光伏降碳、虚拟电厂、绿电与碳交易等多元的绿色能源服务。此次央地企业合作,深度融合绿色能源与物流领域,将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巴南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擦亮招商“金名片”。现场签约重药芭圣医疗等生物医药项目4个。作为标志性项目的纳米医学与核酸药物创新研究中心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任职终身正教授、重庆理工大学李剑光教授领衔的团队创建,并协同重庆市相关高校创新药物制剂研发团队,以攻克核酸药物研发中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为目标,以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递送系统研发和产业化为核心,专注于核酸创新药及高端制剂的开发,五年内有望实现1-2个创新药物取得临床批件。
向新而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前瞻谋划和引领发展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巴南抢先布局光电子未来产业,以光域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光电子集成高端硅基晶圆制造中心项目为引擎,打造集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模块制造于一体的光电子全产业链。
在链主企业的牵引带动下,10亿级高端硅基光电子器件集成制造中心项目签约落户重庆数智产业园。项目分期建设,主要从事CWDM Demux/Mux芯片和组件、MT-FA、LWDM Demux组件、光模块等的研发、封装测试和销售。项目建成后将与光电子集成高端硅基晶圆制造中心项目形成紧密配套,建立起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作为市级“低空经济先行试验区”“低空装备产业发展试点区县”,巴南积极抢占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大力引进和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项目。
中天寰宇低空产业飞行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重庆国际生物城,计划投资10亿元,分期建设,一期拟用地约90亩,建设低空智能制造基地和低空运营保障中心,打造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应用推广的低空飞行全产业链。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王若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