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在有了孩子之后,往往都需要家里的老人来帮忙带孩子,所以,不少的孩子都是由孩子的奶奶或是姥姥带大的。
而那些被姥姥带大的孩子,在小时候也往往喜欢在姥姥家住,不过随着年龄的不断长大,孩子似乎越来越不喜欢在姥姥家住了。
姥姥含辛茹苦将孩子带大,孩子却不喜欢去姥姥家,所以就有人说这些孩子是“白眼狼”,是长大之后就忘了姥姥恩情。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被姥姥带大的孩子不愿意去姥姥家,是因为孩子“忘恩负义”吗?事实可能和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
为啥孩子越大越不爱去姥姥家?并非是“白眼狼”,而是有原因的
对于每个人来说,“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准则。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如果小时候受到了姥姥的照顾,那么在长大之后,就应该和姥姥的感情更加深厚,不会嫌弃姥姥,也愿意去姥姥家。
所以,很多人也将“不喜欢姥姥家”和“不喜欢姥姥”画了等号。
如果有孩子不喜欢去姥姥家,就认为这个孩子不喜欢姥姥,也就是一个“白眼狼”。
而小苗就被妈妈怒斥“白眼狼”。起因很简单,小苗从小就是被姥姥带大的,小时候在姥姥家住得挺好的,但是现在放寒假了,妈妈想要让孩子去姥姥家住几天,结果小苗就不同意。
在遭到小苗的拒绝之后,妈妈就单方面地认为小苗把姥姥给“忘了”,认为孩子对姥姥没有什么感情,觉得孩子忘记了姥姥曾经的好。
但事实上,小苗仍旧觉得姥姥很亲切,只不过,这并不代表小苗喜欢去姥姥家。
“为啥不喜欢去姥姥家?”小苗的妈妈有点生气。
“我不是不喜欢姥姥,而是不喜欢在姥姥家住。”小苗解释道。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小苗不喜欢在姥姥家住呢?小苗对妈妈说了原因。
“我在姥姥家住的时候,真的很尴尬你知道吗?”小苗看向妈妈,“暑假的时候我不是在姥姥家住嘛,当时姥姥家就经常来陌生人,你觉得家里来陌生人你住得开心吗?”
小苗所说的陌生人,其实就是姥姥那边的亲戚、邻居,虽说那些人和姥姥都是很熟悉的,但是和小苗却并不熟悉。当这些亲戚朋友来到姥姥家的时候,似乎姥姥一家人和他们才是“一家人”,而小苗却是个“外人”,这种感觉真的非常不好。
并且,姥姥的那些亲朋好友,虽说每次来都会很热情地和小苗打招呼,但是小苗能够感受出来,他们的那种热情并不是发自内心的。
因为他们都觉得“外孙”并不算是自家人,所以对小苗根本就是客气,而不是真心对小苗好。
“那种感觉,真的不是很好。”说这句话的时候,小苗明显有些委屈了。而妈妈听到小苗的话,似乎也明白为什么小苗不喜欢去姥姥家了。
“不过,我不喜欢去姥姥家,并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小苗接着说道。而小苗的话,让妈妈心里一震,“难道孩子在姥姥家还受了什么委屈?”妈妈心想道。
“姥姥对我很好,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对我非常好,给我买好吃的、做好吃的,给我买玩具,给我看动画片……”小苗说到姥姥的好,似乎就像是决堤的水一般滔滔不绝。
但是,最后小苗却说出了令妈妈没有想到的话:“可是姥姥没有考虑过,我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我已经上学了,我已经长大了很多。”
小苗的话,又一次让妈妈的内心感到了颤动,因为自己似乎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不是往日的那个孩子,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少,所以孩子的喜好、习惯、思维等,都可能会发生改变。
“姥姥有些行为虽说是对我好,我也知道,但是当姥姥再次用这样的方式对我好的时候,我真的很尴尬,我觉得很幼稚。”小苗想起那些经历,都感到有点尴尬。
小苗的妈妈听到这些,也想到,孩子的姥姥这么多年来,确实一直是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小苗。
比如在小苗1岁的时候,姥姥如何哄小苗睡觉,现在还是用同样的方式哄小苗睡觉。而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不得不说,这样的做法真的会令人感到尴尬。
“还有,姥姥家确实很好,依山傍水,空气清新,还有大黄和小吉作伴,早上有小鸟的鸣叫,晚上有晴朗的夜空。”
小苗顿了顿,话锋一转,“我小时候确实喜欢这些,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些等于‘什么都没有’,因为在家的时候,附近有商场、文化馆、各种商店等,并且还能够叫外卖,去哪里都可以打到车,但是在姥姥家却不行。”
“那里只有一个 小卖部,东西还很少。那里没有外卖,想要吃什么都要姥姥做,但是姥姥并不是什么都会做,我也不想要姥姥太累。”
“同时,想要逛超市,就要姥姥驾着三轮车到镇上去,不仅路途很远,而且我感觉非常的不方便,也不是很安全,因为姥姥家的路不是很好。”
妈妈想了想,确实,孩子的姥姥住在老家,那里虽说已经修了路,但仍旧有很多坑坑洼洼,并且路也是有坡有弯,比起城市里面的路,真的是差很多。
“这就是我不喜欢去姥姥家的主要原因,我并不是不喜欢姥姥,而是姥姥家的生活环境,已经不再适合我了。”小苗郑重的看着妈妈。
这时候,妈妈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冤枉小苗了,孩子对姥姥的感情依旧很深,但是姥姥家的环境,却是真的不再适合让孩子去了。
结语
没有孩子是天生“白眼狼”的,所以当孩子不想去姥姥家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给孩子冠上“白眼狼”的标签。
相反,家长应当弄清楚孩子不愿去姥姥家的真正原因,如此才能避免误会孩子,让孩子难过。
同时,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毕竟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命令”“强迫”的方式,影响的不仅是亲子关系。
家长如果真心希望孩子去姥姥家,可以用示弱的方式,比如告诉孩子东西太多拿不了,请求帮忙,比起“命令”,相信孩子更乐意接受“请求”,你觉得呢?
【互动话题】你对孩子越大越排斥去姥姥家有什么看法?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