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65年的寒冬腊月,外面还是漆黑的一片,家里唯一值钱的老式钟表时针才指向3点整,我娘就起床干活了。
自从姥姥和姥爷去世后,只有12岁的母亲就独自撑起了这个家,撑起了下面三个舅舅的希望。
姥爷离开这个家的时候,我娘才8岁,大舅6岁,二舅4岁,小舅两岁。
我娘小小的年纪,个子还没有锅台高时,就站在上面开始做饭。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能吃饱饭,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以红薯面、高粱面、野菜窝窝头充饥。
长期没有营养,我娘和三个舅舅瘦的犹如四个“猴”似的。
这都没啥,最让我娘揪心的还是我的姥姥。
我的姥姥是个个子矮小的女人,可能身体底子不好,自从嫁给我姥爷后,又生了四个孩子的缘故,身体一天比一天虚。
我姥姥一直认为,她会“走”到我姥爷前面,可是没想到的是,我姥爷居然“走”到了她的前面。
姥姥经不住一连串的打击,也病倒了,在我娘 11岁那一年,姥姥临终前拉着我娘的手说:“桂莲,这个家以后就拜托给你了,把这三个弟弟养大,活下去。”
我娘哭着点头答应。
姥姥走后,最小的舅舅才四岁多。
从此以后,我娘就独自一人撑起了这个飘摇的家。
家里穷,以至于我姥姥和姥爷去世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石磨了。
于是,每天早上天不亮,我娘就早早起床,接着把红薯干填到磨眼里,独自一人推着石磨吱呀吱呀的转。
春夏秋这三个季节还好一些,尤其是到了冬天,天气是真冷啊,更何况半夜呢。
石磨在我家院子里,冬天一碰,就哇凉哇凉的,冻的伸不开手指头。
我娘衣衫单薄的来回推着石磨,经常几十个回合下来,我娘十个手指头冻的犹如十根红萝卜似的。
冻疮,在我娘的手上,整个冬天都没有消除过。
等我娘忙完一切时,大舅和二舅才刚刚起床,我娘把蒸好的红薯窝窝头端到了两个舅舅面前,叮嘱他们赶紧吃,不要耽搁了上学。
男孩吃的多,两个舅舅拿着红薯窝窝头只朝上面咬去,接着再喝一大碗菜汤,然后拿着书包一溜烟的就去上学了。
身后传来母亲的呼唤声:“大林、二林,一定要好好学习。”
母亲喊完之后,才来到屋里,为已经睡醒的三舅穿衣服。
母亲把三舅收拾好之后,然后再带着三舅去生产队干活。
母亲在生产队干活很拼命,因为队长曾对母亲说:“桂莲,你只要好好干,到春节的时候,队上就会多给你家一些麦子,到时候你就可以为你三个弟弟蒸一些大白馒头吃。”
母亲一心想让三个舅舅能吃上香喷喷的大馒头,所以,只要队上一有任务,她都会一口答应下来,只为了让三个舅舅到过节时能吃上白馒头。
于是,到了春节的时候,母亲就会用队上发的麦子,磨成面粉,蒸上一锅香喷喷的白馒头,让三个舅舅饱饱的吃一顿。
三个舅舅看见馒头,馋的口水都流了下来,一把抓住馒头,就朝嘴里塞,哪怕馒头烫的舌头打转,他们三个也不在乎。
母亲看着三个舅舅狼吞虎咽的样子,毫不犹豫的转头啃起了窝窝头。
母亲本着再苦不能苦弟弟的原则,像个小大人似的,为三个舅舅遮风挡雨。
除了吃上困难之外,最困难的是供大舅和二舅读书,读书需要学费,虽然那时候的学费一学期才一元。
对于母亲来说,这一元她也凑不够啊。
大舅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需要交学费时,母亲兜里没钱,急得她团团转。
大舅说:“姐,我和老二都不上学了,早点出去挣钱。”
母亲一巴掌打到了大舅脸上,母亲怒吼道:“不上学怎么能行,我不允许你们不上学。”
于是母亲半夜起床出门去七八十里地之外的姑姥姥家借钱。
春节过后的夜里,依然冷的咬牙切齿。
母亲穿着单薄的衣服,走在漆黑的夜里,村子里面时不时传来犬吠的声音。
可是不怕,即使怕又有什么办法?必须要供弟弟读书。
母亲到了中午的时候,才走到了姑姥姥家,接着,连饿带累的一口气瘫坐在地上,脚上都磨出了好几个血泡。
姑姥姥见此情景吓坏了,急忙给母亲撑了一碗玉米糊糊外加豆腐炒白菜,母亲吃了之后,才稍微有了些力气。
姑姥姥听了母亲借钱的事情后,心疼的直掉眼泪。
其实姑姥姥家也不富裕,但是姑姥姥硬咬着牙给了母亲五元钱,让母亲回去把弟弟们的学费交了。
两个舅舅学习都很好,每个学期期末都会把奖状拿到家里。
母亲看着大舅和二舅的奖状,高兴的眼泪都掉了出来。
母亲小心翼翼的把大舅和二舅的奖状贴到墙上,转头对三舅说:“三林,你也要好好学习,就像你大哥二哥似的回家拿奖状。”
三舅“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母亲二十岁那年嫁给了我的父亲。
其实奶奶是不同意这门亲事的,因为奶奶觉得母亲负担重。
可是父亲却偏偏看上了母亲,奶奶也只好同意了。
母亲对父亲说:“我嫁给你,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三个弟弟我要管到底。”
父亲说:“我和你一起管他们三个,你也相对轻松一些。”
后来,父亲就和母亲成家了。
婚后,真的就如父亲所承诺的,对待三个舅舅犹如自己的亲弟弟似的,出钱出力的事,都是跑到最前面。
母亲很欣慰,她觉得没有嫁错人,虽然奶奶一开始百般刁难母亲,想让母亲知难而退。
但是母亲念在父亲对待三个舅舅好的份上,母亲对奶奶也是格外的孝顺。
以至于后来,奶奶和母亲的婆媳关系居然也其乐融融。
父亲是方圆几里地有名的木匠,经常外出干活,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
于是母亲就把三个舅舅接到我们家中,负责舅舅的衣食住行,监督舅舅的学习。
三个舅舅也格外懂事,那时候大舅和二舅已经上初中了,放学后来到家就争先恐后的帮母亲干活。
母亲嫁给父亲后,生下了我们兄妹三人。
即使日子过得再穷,母亲也没有让三个舅舅辍学过,父亲也是想尽一切办法供三个舅舅读书。
三个舅舅一前一后都考上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