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21日上午10时许,时任台“陆军装甲兵副司令”的赵志华,在检阅其麾下“陆军装甲兵第一师”时,突然开始当众痛骂国军的腐败无能。
他历数多位高级军官的罪状,比如:“总长”彭孟辑贪腐至极,荒淫无度,根本不配当总长;“总统府参军长”周至柔,家里养了3条狼狗,一日三餐都喂进口牛肉,三条狗一个月的伙食费比一个连的官兵还要多……
如此大骂一通后,赵志华举起了自己手中上膛的手枪,要求在场的官兵带领部队“全副武装向台北进发”,“扫清‘总统’身边的坏人”。
他拿着手枪,走到台下诸多军官面前,一个一个地问他们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去台北“清君侧”,在场的装甲兵学校副校长举手说此事应该从长计议,赵志华就对他破口大骂,让他继续吃周至柔家的狼狗吃剩下的骨头。很多人在他的威逼和诱惑下都表态同意。
由于赵志华说话啰嗦,行事拖沓,早有人把他的情况汇报了蒋经国。蒋经国随即做了最坏的打算,下令沿途部队准备就地拦截北上的装甲部队;空军立即待命,准备空袭北上的装甲部队;工兵部队则前往各关隘要道,等待命令,必要时炸毁桥梁。
这个时候,一个叫朱宝康的军官站了出来,他对赵志华说:我也愿意跟着副司令干!赵志华高兴地伸手要他拉上了司令台,但握手时朱宝康却突然发力,一把把赵志华拉下了台,随后抢了他的手枪,顶着他的脑袋叫他不要动。
接着,朱宝康等人宣布:副司令检阅部队非常疲惫,现在需要休息了!
“装甲兵第一师”师长徐美雄也迅速接管了部队,发表命令:“现在所有官兵坐下,不许起立!妄动者,军法严办!”
就这样,一场草率荒唐的兵变就这样突然宣告结束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口兵变”或者叫“赵志华事变”。
这个糊里糊涂、看起来有些不太聪明的赵志华是什么人呢?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二太子”蒋纬国的人,当年在维吉尼亚军校,他和蒋纬国是同学,后来两人一起到装甲兵工作。淮海战役中,“二太子”亲自率领装甲兵出战,赵志华被我军俘虏,后又趁乱逃离。
这段被俘的历史成了赵志华军事生涯的一个污点。但蒋纬国全力保荐他,后来,赵志华历任“装甲兵第一师师长”,“装甲兵学校校长”,“装甲兵副司令、代理司令”。
湖口兵变失败后,赵志华被送到了军事法庭,很快被判处死刑。一般认为,此事并非蒋纬国指使的,因为它实在太拙劣了,像是出自一个醉汉之手,而非有过任何认真策划。
赵志华出事后,蒋纬国念及旧情,还是一直出面为赵志华说情,说赵志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和“装甲兵司令官”有宿怨,受到了对方的刁难才昏头出此下策。蒋纬国敢于出面说情,也证明他和此事没有瓜葛。
在蒋纬国的袒护下,赵志华的死刑迟迟没有执行,一直拖到蒋介石病逝后,才由蒋经国下令改判无期。当然,蒋介石大概也知道,赵志华的行动是个人行为,没有经过什么策划,所以生前才默认放了他一马。
不过,湖口兵变虽然和蒋纬国无直接关联,却让蒋介石对蒋纬国大失所望:儿子一心保举的人如此不堪,行事毫无章法,颠三倒四,简直朽木不可雕;再者,儿子御下不严,手下人出了这样的事情,足以看出他的平庸无能,连自己的基本盘、一支区区装甲部队都掌握不了,怎么寄予厚望,掌握更大的权力?
此后,蒋纬国被调离了装甲部队,去了“三军大学”任职,从此只能纸上谈兵,再也不能掌握实权。
因为湖口兵变,此后14年,蒋纬国在“中将”的位置上未能前进一步,蒋纬国后来经常自嘲自己“炖了14年的中将汤”。
湖口兵变的另一面,是蒋纬国和蒋经国的兄弟之争。这兄弟二人一个留苏,一个留德,治军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蒋经国治军,把苏联的政工制度引入了部队,而德国军校出身的蒋纬国长期以来对此嗤之以鼻。赵志华在他的兵变演讲中,就曾大肆抨击过蒋经国的这种制度,说部队中的“政战人员”就是“东厂”。赵志华的这些发言,这很难说和蒋纬国没有关系。
但事实证明,政工干部确实能更好地控制军队,拿赵志华的事说,一把把他拉下司令台并制服的那位干部朱宝康,就是“装甲兵1师工兵指挥部政战处处长”。兵变失败后,朱宝康因夺下赵志华手枪而获颁宝鼎勋章及奖金五万元,升为上校,不久又后升少将。
1975年,蒋介石病逝,此时距离蒋纬国当上中将已经过去了14年。按照国民党的标准,一个中将14年未能晋升上将,就会被要求强制退役,取消军衔。而一旦晋升上将,就会是终身的上将。
蒋介石死后,蒋纬国发现自己的兄长蒋经国一点没有给自己晋升军衔的意思,他为此长时间苦恼不已。但是,蒋纬国很快就想到了办法——找宋美龄求情。
蒋介石病逝后,宋美龄决意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生活。在她离开前的一天,蒋纬国佩戴着全套勋章勋标出现在了她面前,这让宋美龄疑惑不解。
宋美龄问蒋纬国:为何在家宴上穿军装?蒋纬国回答:要不了多久,我就没资格穿军装了!我今天穿来,是让母亲最后看看我穿军装的模样。接着,蒋纬国就讲了中将14年强制退役的事情。
宋美龄听后找到蒋经国,询问他蒋纬国在军队干得怎么样。蒋经国回答很好,宋美龄反问那为何不给他升军衔,要他退役?蒋经国无奈,最终还是给这个弟弟升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