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前介绍过上海的红色印记,大家也知道鲁迅先生在上海生活写作了很长时间。
在上海的红色历史上还有一个虽然短暂却永载史册的活动组织,这就是“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它成立于1930年2月12日,简称“自由大同盟”,是鲁迅、柔石、郁达夫、田汉、夏衍、冯雪峰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的,这个组织的成立宣言号召要争取言论、出版、结社和集会等等自由。他们反对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指出说“不自由毋宁死”,并出版了一个机关刊物叫做《自由运动》。他们旗帜鲜明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腐败和独裁统治,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蒋斗争,为国民党当局所记恨。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宣言》指出:“我们处在现在统治之下,竟无丝毫自由之可言!查禁书报,思想不能自由。检查新闻,言论不能自由。封闭学校,教育读书不能自由。一切群众组织,未经委派整理,便遭封闭,集会结社不能自由。至于一切政治运动一劳苦群众求改进自己生活的罢工抗租的行动,更遭绝对禁止。甚至任意拘捕,偶语弃市,身体生命,全无保障,不自由之痛苦,真达于极点!”)
随后,中国的多个城市如南京、汉口、天津等地纷纷响应号召,相继设立了超过50个分会,这些分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广泛地吸收了大量学校、文艺团体和工人组织加入。
(柔石是中共党员和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同年6月,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大事。
在这次会议上,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慎重的考虑,与会代表一致决定建立全国总同盟,并选举出了包括鲁迅、周全平、郑伯奇、潘汉年、田汉等在内的多位杰出人物担任执行委员。他们的当选,不仅体现了大家对他们才华和能力的认可,也象征着中国革命事业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
该组织作为中共领导的外围革命群众团体,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负着推动中国革命、争取民族解放的重任。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对其的严密监视和残酷压制,该组织的发展道路充满了曲折和艰辛。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革命的前列,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奋斗不息。
(鲁迅当时在国民政府的教育部有类似于兼职特约的工作,1930年10月28日,教育部长蒋梦麟、次长刘大白辞职,在没有合适人选的情况下,蒋介石以行政院长名义自兼教育部长,因为蒋介石特别喜欢兼任很多职务,比如行政院长之类的,他和鲁迅两个人算是同乡,但是若即若离;有意思的是,鲁迅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周围的一些朋友利益,并没有直接撕破脸,像对其他人那样在文坛上骂蒋总统。)
革命总会流血牺牲,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1931年2月,大同盟主席龙大道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他的牺牲不仅让大同盟痛失一位杰出的领袖,也让整个组织深陷悲痛之中。在此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该组织不得不宣布自行解散。尽管其生命历程短暂,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所留下的光辉篇章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