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中将开着坦克从我军行军队伍中穿行而过,逃之夭夭!”。1948年12月13日,当我军在双堆集对黄维兵团发起全面进攻的时候,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军长胡琏跳上一辆坦克在我军行进队伍中来回穿梭,侥幸逃脱。
国军装备的坦克
1979年,当第三野战军的将军们相聚在一起再次提及淮海战役让胡琏逃脱之时,各个都流露出遗憾的表情。然而,历史却是如此的巧合……
一、国军五大主力之一18军建军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建校初期的一个夜晚,夜色已深,大多数同学们早已在熟睡之中。这时的蒋介石作为军校校长在学校内游走巡视,忽然发现远处一教官宿舍此时却还亮着灯,当蒋介石走到窗台下面,悄悄的向里面观望,只见一名青年军官拿着一本书边看边记录着什么!
借着微弱的灯光,蒋介石认出了这本书正是自己前不久刚刚整理出版的《三民主义》,这让蒋介石暗自窃喜,同时又对这个青年军官刮目相看,他就是号称国军土木系掌门人的陈诚。
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男,字辞修,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18军创始人。
陈诚
1925年3月东征陈炯明时,陈诚此时还是东征军中的一个炮兵连上尉连长,何应钦率部队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在敌人的重火力下一次又一次的被打回来了。
何应钦气势汹汹地来到炮兵连兴师问罪:“为什么不开炮?”,此时的陈诚也是因为哑弹而心急火燎,陈诚亲自上阵又是拉又是踹,突然“轰”的一声炮弹居然打了出去正好在密集的敌军阵地上爆炸,陈诚再接再厉又是几炮,炸的敌人是人仰马翻,四散而逃!因为这,陈诚得了个“陈三炮”的外号。
1926年10月二次东征的时候,部队打到惠州城下,城高墙厚让国军损失惨重,陈诚亲自指挥将城墙炸穿,攻城部队依靠炸开的缺口源源不断冲进城内取得了胜利。
两次战斗的胜利让蒋介石认为这个年轻的尉级军官是战斗胜利的首功,短短2年时间,陈诚便由一个炮兵连的上尉连长一跃成为国民革命军18军中将军长,如此快的升迁就是在世界军事史中也是凤毛麟角。
蒋介石巡视部队
1930年中原大战,陈诚带领11师寸步不离的保护着蒋介石,立下了不少战功。同年8月,陈诚奉命组建18军,自己任军长并兼任11师师长。
国民党中的一个派系土木系由此形成,十一师就是“土”,十八军就是“木”,国军中从18军中走出来的将领称之为土木系。
二、疯狂吞并友军成为绝对主力
为了拉拢陈诚成为自己彻彻底底的心腹,蒋介石特地将宋美龄的干女儿嫁给他,成了蒋介石的干女婿,陈诚做事就更加乖张和跋扈。
蒋介石和陈诚
建国后,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郑洞国将军曾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我是嫡系,但是根本进不了蒋介石的最内层圈子。要想进入必须满足三点:1、浙江人出身;2、黄埔军校出身;3、沾亲带故。
此时的陈诚当了军长手里却只有一个师,这让陈诚心里很是不舒服,绞尽脑汁他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吞并杂牌”。
1931年陈诚先是将由黄埔军校教导团改编的14师划进自己的18军,后面又将52师和59师划进18军,在吞并43师的时候,陈诚居然下令缴了43师的械,这让其他地方部队更是敢怒不敢言。陈诚所到之处,地方军阀是避而远之,更有甚者,带着部队躲到山里防止被陈诚吞并。
拥有5个师的兵力还强行缴械,让蒋介石在面子上也看不过去了,随后将52、59师调至第5军(五大主力之一)。但是过了没多久,蒋介石又将67、94师又被调入18军的序列。
德式装备的国军
红军长征之后,18军又被调至广西驻守用于监视桂系军阀。这时候,18军已经全面换装德械装备,拥有5个师29个团的庞大编制,这其中4个师都是甲种师编制。18军一跃成为国军序列中绝对主力的存在。
三、淞沪会战血战罗店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军情紧急,蒋介石急令18军北上至河北保定一代参与战斗。可是当18军刚刚到达河北,蒋介石又下令18军原车返回驰援上海。到达上海后,陈诚任15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任18军军长。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号慈威,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
罗卓英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到了9月14日,日军第11师团登陆后直取罗店。罗店这个小镇的失守让整个淞沪会战数十万部队陷入险境。
蒋介石深知罗店的重要性,必须将眼前占领罗店的11师团击溃,不然整个淞沪战场将土崩瓦解。于是蒋介石急令18军前往罗店击溃11师团。
日第金山卫登陆
小小罗店成了整个淞沪会战最惨烈的战场,一时间,双方反复拉锯,阵地反复易手,如此强悍的战力是日军始料未及的。
18军一个营长率领全营500人死守宝山阵地,除一人突围外,全营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后退和逃跑。日军攻占阵地后将500烈士全部安葬掩埋后鸣枪致敬。
几个月的战斗,让11师团损失上万,而18军各师也死伤过半。1937年11月,日军第10军13万人在金山卫登陆,蒋介石不得以下达总撤退令。
日军登陆部队
四、18军石牌大战洗刷耻辱
淞沪会战,18军元气大伤,虽然经过补充,但是战力远远不如从前,以至于在后来连续丢失武昌、南昌和宜昌,宜昌之战18军一天失守,令全军蒙羞,陈诚自此又获得了一个“三昌将军”的外号。
1943年日军发动鄂西会战,夺取重庆门户石牌要塞。石牌是长江沿线通往重庆的重要关口,石牌若失守,重庆危矣、中华危矣。就在让谁去防守石牌之时,陈诚又想起了18军。
鄂西会战地图
石牌大战,18军11师在胡琏的指挥下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在石牌混战一团,一时间,枪炮失去了作用,大刀刺刀成了主要武器,整整三个小时的白刃战,成了二战史绝无仅有的存在。这一战,18军打出了威风,洗刷了耻辱。
胡琏(1907年-1977年),字伯玉,陕西华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
胡琏
抗战胜利后,18军改编为整编11师,胡琏任师长,胡琏之狡诈,被我军成为“狐狸”,让我军损失不小。
1948年淮海战役,整编11师划到黄维兵团,这让胡琏觉得很不舒服干脆撂了挑子。(胡琏此前曾与黄维争夺兵团司令)
双堆集战役
后来,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蒋介石命令胡琏飞往双堆集指挥整编11师,胡琏的降落被粟裕得知,急派三个纵队加强围剿黄维兵团的力量。
12月13日,总攻刚刚开始,黄维和胡琏就各自乘坐一辆坦克向不同的方向逃窜。当胡琏驾驶坦克从我军之中穿插而过的时候,我军士兵竟然将这辆坦克误认为是被缴获的坦克,最终让胡琏逃之夭夭,实属遗憾。
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国民革命军第18军最终于1948年12月命陨双堆集。
注:本文题材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