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精准治疗已达到“深度缓解”,为何仍决定启动手术治疗?

对于 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三代ALK-TKI洛拉替尼 在 CROWN研究中显示出其非凡的疗效: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高达60%,客观缓解率(ORR)更是高达81%。这一结果意味着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肿瘤得到了显著缩小,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完全缓解(CR) 。洛拉替尼强大的缩瘤能力,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症状上的显著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在某些病例中,使得肿瘤分期显著下降,从而为手术切除等根治性治疗手段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实现 “治愈”的可能性。

本期“临床实战荟”将分享一个案例,讲述晚期肺癌转化治疗的全程。患者为年轻男性,初诊即为ALK阳性的IVA期左下肺腺癌,患者一线开始接受洛拉替尼治疗,并持续了17个月。治疗期间,患者取得了持续部分缓解(PR)的疗效,骨转移更是消失不见,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呈阴性。经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已大幅降至IA2期,为手术切除创造了契机。经手术后,病理评估达到了病理完全缓解(pCR),成功实现了转化治疗。该病例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曦医师提供,同时邀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侯雪教授进行点评,进一步深入解析该患者启动手术治疗决策背后的种种考量因素。

病例简介

一、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男,37岁

初诊时间:2023年5月29日

现病史:患者因“干咳20余天”于外院就诊,完善CT检查及PET/CT检查,考虑左肺部恶性肿瘤,双肺及骨转移可能,遂转至我院。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相关检查:

  • PET-CT(外院,2023年5月25日):1. 胸部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见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 31mm × 28mm,见分叶、毛刺及支气管截断征,周围胸膜牵拉,SUVmax 7.7,病灶累及临近肋胸膜;2. 左肺门及纵隔内见多发结节,最大者约 26mm × 24mm,SUVmax 11.7,考虑淋巴结转移;3. 胸10右侧横突结节,大小约 15mm × 14mm,SUVmax 14.1,考虑骨转移灶。


图1. 2023年5月25日,PET-CT

  • 超声支气管镜(本院,2023年6月2日):左叶可探及一大小约34 x 28mm的肿物,低回声,边界不规则。隆突下可探及一约13.3 x 12mm淋巴结低回声,不均质,血供丰富,予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


图2. 2023年6月2日,超声支气管镜

  • 颅脑MRI(本院,2023年6月3日):DWI示右侧顶叶小结节状高信号影,建议复查,余颅脑实质未见明确异常。


图3. 2023年6月3日,颅脑MRI

  • 病理诊断:(隆突下淋巴结穿刺)见异形细胞,形态符合非小细胞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肺来源,免疫组化:p40(-)、CK7(+)、TTF-1(+)、NapsinA(+)、ALK(D5F3)(+)、ALK-N(-)。

  • 基因检测,二代测序(NGS):ALK基因:EML4-ALK(E13:A20)、TP53基因:p.R248Q


图4. 2023年6月15日,基因检测

临床诊断:左下肺腺癌 cT2N2M1b,IVA期,骨转移。EML4-ALK融合V1亚型,TP53突变

二、靶向治疗经过

  • 治疗方案:2023年6月-2024年11月,患者持续接受洛拉替尼靶向治疗17个月。洛拉替尼初始剂量为100mg QD,2023年11月,因偶感头部异响,减量至75mg QD;2024年5月,因体重增加及高脂血症,进一步减量至50mg QD。

  • 疗效评估:治疗期间,患者定期随访复查。2023年8月16日,胸部CT提示(图5),患者左下肺病灶较基线明显缩小,首次疗效评估达:PR。随后,患者多次复查,左下肺病灶持续缩小。2023年12月6日(图6),PET-CT提示左肺下叶病灶大小已由基线的31mm x 28mm缩小至18mm x 10mm,伴轻度摄取,纵隔淋巴结由基线的26mm x 24mm缩小至约6mm,仅伴轻度摄取。同时,患者的胸10椎右横突成骨性改变,未见摄取增高。至2024年11月,患者病情维持稳定,疗效评估:持续PR。2024年9月26日,患者进行MRD检测,结果呈阴性,循环肿瘤DNA(ctDNA)含量:0(图7)。

  • 2024年11月2日,完善颅脑MRI增强检查未见明确异常。


图5. 2023年5月至2024年11月期间,胸部CT


图6. 2023年5月25日 vs 2023年12月6日,PET-CT



图7. 2024年9月26日,MRD检测结果及与基线NGS对比

  • 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体重增加的情况,生化复查结果显示血脂升高,患者随后开始服用降脂药物进行控制。此外,患者还诉偶有头部异响,遂逐步减量洛拉替尼至75mg、50mg。

  • 多学科决策:患者2024年10月24日,再评估分期为ycT1bN0M0,实现了临床降期,综合考虑患者疗效、年龄、身体状态、治疗意愿等,下一步有局部治疗机会。经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及介入科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三、手术治疗经过

术前检查:肺功能方面,患者的肺通气、弥散、残气功能均正常。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窦性心动过缓,进一步的心脏彩超显示,患者的射血分数(EF)为74%,表明心功能正常,心脏泵血功能良好。

手术日期:2024年11月13日

手术方式:胸腔镜下左下肺楔形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图8. 2024年11月13日,手术切除物(大小15mm x 5mm)

术后病理:治疗后评估达pCR,术后分期ypT0N0Mx(AJCC第九版)


图9. 2024年11月18日,术后病理报告

四、病例总结

患者男性,37岁,因干咳20余天就诊,经检查诊断为左下肺腺癌(cT2N2M1b,IVA 期, EML4-ALK融合V1亚型,TP53突变),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 自2023年6月至2024年11月,患者接受洛拉替尼靶向治疗17个月,期间病灶明显缩小,疗效评估: 持续PR,骨转移已消失,且MRD检测呈阴性。 2024年10月,更新诊断为yT1bN0M0,IA2期。 经多学科评估,患者经洛拉替尼治疗后,肿瘤分期下降,可行局部治疗,心肺功能良好,具备可手术条件。 2024年11月,行“胸腔镜下左下肺楔形切除术+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达pCR,分期ypT0N0Mx。 在洛拉替尼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体重增加及头部异响,予降脂治疗及剂量调整控制,并未影响整体疗效。

专家点评

本例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充分体现了在精准医 学时代,精准的药物疗效评估手段监测下,结合强效的靶向药物与适时的局部治 疗,晚期肺癌患者可真正实现临床治愈。

该患者 初诊IV期,骨寡转移,EML4-ALK融合V1亚型,并存在TP53突变这一潜在的预后不良因素。 对于ALK阳性NSCLC患者而言,无论其携带的是V1还是V3变体,合并TP53突变往往意味着多重耐药突变率更高,PFS更短 [1] 。 CROWN研究中针对合并TP53突变的亚组分析显示,洛拉替尼一线治疗的mPFS长达51.6个月 [2] ,尤其在亚洲人群中,这一数字甚至仍未达到(中位随访62.4个月) [3] 。 本例患者在采用洛拉替尼作为一线治疗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肿瘤退缩,原发灶肿瘤直径缩小48%,骨转移灶消失,并在PET/CT下未见放射性摄取。 这进一步印证了洛拉替尼在合并突变的ALK阳性肺癌患者中的独特优势。

在洛拉替尼提供深度缩瘤前提下,对该例IVA期寡转移肺癌患者,我们进一步考虑了局部治疗的加入。局部治疗的目的旨在尽量减少或消除初始治疗后未达到CR的残留病灶,延缓耐药并改善生存。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对于一线全身治疗未出现进展的寡转移NSCLC患者,联合局部巩固治疗组(LCT)患者PFS达14.2个月,而维持治疗或随访观察组PFS仅4.4个月,两组的总生存期(OS)分别为41.2个月 vs 17个月,局部治疗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4]。对于携带“钻石突变”的ALK阳性NSCLC患者,BRIGHTSTAR研究探索ALK-TKI治疗后联合LCT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二代ALK-TKI布格替尼诱导治疗后联合LCT治疗,患者1年、2年和3年PFS率分别为94%、80%和66%[5]。相比ALTA-1L研究中,在12周内未进展的布格替尼治疗患者的PFS率在第1、2和3年分别为76%、56%和47%[6]。ALK-TKI诱导后联合LCT治疗进一步提升了生存获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结局。本例患者局部治疗的实施,是在充分的全身治疗基础上,谨慎的疗效监测前提下进行。疗效监测从影像及分子病理两个维度展开,从影像角度,PET/CT提示骨转移灶及纵隔淋巴结CR,代谢无异常,仅残存肺部原发灶代谢轻度增高,而从分子病理角度,患者MRD监测提示ctDNA阴性,这都为下一步追求“治愈”创造了条件。在局部治疗方面,有手术切除、局部放疗和消融治疗可选择,本例患者综合考虑了年龄、基础状态、治疗意愿等各方面情况,选择了胸腔镜下左下肺楔形切除术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病理评估达pCR,既达到了清除可能残存病灶的目的,又从病理学角度确证了前期洛拉替尼的疗效,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三代ALK-TKI治疗下,常规的影像学检查,甚至PET/CT,都可能低估药物疗效,尤其是CR。

随着患者肿瘤达到pCR,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后续治疗选择,是继续维持原方案靶向治疗?还是做“减法”?“药物假期”研究[7]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给出了回答。本患者肿瘤的pCR,且ctDNA水平为零,意味着病灶负荷已降至极低水平。而“药物假期”研究表明,对于靶向治疗和积极局部治疗下实现影像学CR的晚期驱动基因阳性肺癌患者,可以从ctDNA指导下的“TKI停药/降阶策略”中获益,23%的患者在中位随访19.2个月后没有复发,当“药物假期”结束后,患者依然可以重新启动治疗并继续保持肿瘤的长期控制。这种策略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长期治疗负担,还可能延长靶向药物的效果,并为将来药物的多重组合或新一代疗法的使用提供空间。聚焦到本例患者,得益于洛拉替尼出色的疾病控制以及充分的局部治疗,目前达到pCR状态,且ctDNA阴性,也让后续影像及MRD监测下的降阶梯治疗有据可依。

综上,本例患者的成功转化体现了洛拉替尼在ALK阳性NSCLC中的强大治疗潜力,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靶向治疗有效控制下的积极局部治疗,并辅以多维度的肿瘤监测方法,或许可让更多晚期ALK阳性肺癌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点评专家


侯雪教授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胸部肿瘤内科访问学者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青年人才计划”获得者

  • “人民好医生 · 金山茶花计划”(肺癌领域)优秀典范奖

  •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

  •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多项研究

病例专家


陈曦 医师

  • 医学博士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内科医师

  • 研究方向:晚期肺癌及鼻咽癌的临床及转化研究

  • 科研项目:参与完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晚期肺癌的精准医学临床应用研究

  • 代表文章:以第一(共一)作者在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篇),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等发表文章多篇。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Zhang S S, Nagasaka M, Zhu V W, et al. Going beneath the tip of the iceberg. Identifying and understanding EML4-ALK variants and TP53 mutations to optimize treatment of ALK fusion positive (ALK+) NSCLC[J]. Lung Cancer, 2021, 158: 126-136.

[2]Solomon B J, Liu G, Felip E, et al.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Phase III CROWN Stud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JCO. 24.00581.

[3]Wu Y L, Kim H R, Soo R A, et al. 1279P First-line lorlatinib vs criz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CROWN study[J].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35: S815-S817.

[4]Gomez DR, Tang C, Zhang J, et al. Local Consolidative Therapy Vs. Maintenance Therapy or Observation for Patients With Oligo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ong-Term Results of a Multi-Institutional, Phase II, Randomized Study. J Clin Oncol. 2019 Jun 20;37(18):1558-1565.

[5]OA22.04-BRIGHTSTAR Local Consolidative Therapy with Brigatinib i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Naïve ALK-Rearranged Metastatic NSCLC,2023 WCLC

[6]Camidge D R, Kim H R, Ahn M J, et al. Brig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LK inhibitor–naive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nal results of phase 3 ALTA-1L trial[J].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1, 16(12): 2091-2108.

[7]Dong S, Wang Z, Zhang J-T, et al. Circulating Tumor DNA-Guided De-Escalation Targeted 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Oncology, 2024.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