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36 开的第 704 张病历单
全单约 1509 字,读完大概需要 3 分钟
话说
话说大家网上冲浪时
尤其是在一些视频弹幕
或游戏操作评论区
有没有遇到过
类似「太唐了」「唐人」这种
令人迷惑的表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让本 36 先来简单讲讲一个罕见病:
唐氏综合征
(Down syndrome)
又称为 21-三体综合征
是一种由染色体数量异常引起的
遗传性疾病
说具体一点
它是由于在受精过程中
染色体分离不正常导致的
其中,锅主要得推给
第 21 号染色体的额外拷贝
从这一过程就能看出来
唐氏综合征
是一种随机事件
约 95%病例源于
减数分裂不分离
(随机事件)
3-4%为染色体易位型
(即可能遗传)
就像命运三女神的纺锤
不经意打了结
或是女娲抟土造人时
偶然多捏了一点土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
和地域、性别等因素都无关
命运之手随意一掷
骰子的点数
也许就会落在你我之间
成为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
全球范围内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
约为 1/700 到 1/1000
唐氏综合征
有这么几个主要特征:
智力发育迟缓
特定的面部特征
包括扁平的面部
上斜的眼睛
较短的脖子、横断掌等
同时,还可能伴随有
其他健康问题
如心脏缺陷
消化系统问题等
早期的干预和教育
可以显著改善唐氏综合征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发展潜力
通过特殊教育和治疗
许多人都能在社交
语言和运动技能上取得显著进步
而且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和社会对该疾病的认知提高
唐氏综合征患者的
平均寿命也有增加
在 20 世纪 80 年代
患者平均寿命约为 25 岁
而到了 21 世纪初
这一数据已经提高到 50 岁
部分患者甚至可以活到 60 岁或更长
虽然唐氏综合征
是一个非常罕见的遗传病
但似乎生活中
我们与唐氏综合征狭路相逢的场景
似乎不算少见?
尤其是在互联网
从 2023 年开始
唐这个字
在互联网不停造梗推陈出新的车轮里
获得了全新含义
一些人会将他人
贬称为「唐人」
暗指对方「智力低下」
或「行为异常」
直接使用「脑
瘫」这种词语
可能会被平台屏蔽
为了替代敏感词规避审查
故以「唐人」「糖人」替代
网友们不分场合地运用着这个字
「唐」字逐渐变成一个形容词
随着互联网亚文化的发展
在各种游戏直播间的弹幕池
以及匿名性较高的评论区等
这个字正在完成它的赛博变异:
游戏操作失误被标注为「微唐」
观点分歧升级为「唐级事故」
连打错标点都成了「唐氏手速」
非常规行为也收纳进「唐人行为图鉴」
一些智力明显存在缺陷的博主
还被称为「互联网唐人」
这种行为真的很糟糕
因为它将一个特定的医学状况
与负面的社会标签联系在一起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此类言论仍然属于
「侮辱、诽谤他人」
平台可删除内容并封禁账号
虽然唐氏综合征患者
在智力和身体发育上
可能面临挑战
但是他们也是独特的个体
有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而且某种程度上
他们明明是
命运的受害者
使用唐人这个词来贬低他人
不仅非常不尊重人
(好孩子不许学)
也可能会加深社会
对唐氏综合征患者的误解和偏见
最荒诞的部分也在于此
真正的唐氏群体正在被二次伤害
成为语言暴力的活体展品
施暴者则躲在谐音梗背后沾沾自喜
向审核系统发出嘲讽的笑声
前面提到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
通常是偶然的
但高龄产妇
以及孕期接触致畸物质等因素
也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随着产妇年龄增长婴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比率
这里 36 也要再强调一次
「产前筛查」尊嘟很重要!
产前的血液筛查和超声波检查
可以帮助评估胎儿
是否有唐氏综合征的风险
如果筛查结果异常
可以通过羊水穿刺
或绒毛穿刺来进行细胞或遗传诊断噢
peace & love
关爱罕见病患者
从「看见罕见」开始
理解罕见病人的困境
从不嘲笑、不漠视开始
当你在键盘上准备敲击「糖人」
来发动嘲笑或攻击时
可以记住:
我们与罕见病的距离
不过是染色体分裂时
那 0.0001%的概率鸿沟
关于「唐氏综合征」
wuli口水厂的优秀厂友Jeff
也曾专门发过视频
进行了一顿深度讲解
快来康康叭!
也欢迎去哔哩哔哩搜索
「微基因の人类观察社」
找杰夫玩哦~
今日封面
病理青年
蹲坑时候看的人体百科全书
给 36 加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