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林欣禾


房地产市场寒意未消,少数玩家退出江湖,万科深陷风波,但仍有选手星夜赶科场。新年伊始,中海以凌厉姿态起步,在销售端与投资端联合发力,强势修复预期,为市场回稳注入信心。

开年以来,中海以总地价约81.62亿元连下三城,分别在北京、深圳、郑州竞得3宗涉宅地块。除北京丰台地块外,深圳大运地块、郑州司法警官学院地块均高溢价成交,溢价率分别为70%、87%,彰显中海新年开局积极的拿地态势和强大的财务底气。

投资端积极进取,销售端也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暖势头,指标明显改善。今年1月,中海实现销售金额约120.2亿元,同比增长14.4%;销售面积约59.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

从去年全年的表现来看,中海也走出独立行情,业绩逆势微增0.3%,以3106.91亿元的销售金额位列行业第二,权益销售行业第一。这份成绩单的难得之处在于,中海成为2024销售TOP10房企中唯一取得正增长的企业。

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行业止跌回稳的趋势亦不可阻挡。置身周期,中海拥有攻守兼备的发展韧性,拥有充裕的财务空间应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拥有在行业洗牌期实现并购发展的实力,又一次取得“超越对手、超越平均的经营业绩”。

销售规模逆势上扬

过去一年,虽然房地产市场销售仍在低位徘徊,中海在市场波动中走出独立行情,销售规模逆势上扬。

2024年,中海实现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3106.91亿元,同比增长0.3%,是TOP10中唯一实现增长的房企。在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逾30%的背景下,中海的稳中有进,展示出其强大的市场韧性与深厚的竞争壁垒。

从排名来看,过去几年,房地产行业深度洗牌,TOP10阵营的面孔变化不断,中海始终稳扎稳打,最终跃居行业之巅。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年,中海全口径销售金额位列全行业第二、权益销售金额位列全行业第一,销售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线城市销售爆发,是中海销售规模攀升至新高度的关键。

2024年,中海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核心城市推出的高端产品线“玖序系”受到市场热捧,成为拉动销售的强劲动力。中海因此以遥遥领先的销售业绩问鼎京、沪、深三城年度销冠,在广州亦实现超过200亿元的销售业绩。

在上海,中海销售额突破700亿元,成为全国性房企在单个城市最高销售纪录的保持者。中海·顺昌玖里首开收金196.5亿元,打破全国商品房单次开盘销售金额纪录,荣登“中国盘王”;中海·领邸玖序年内五开五罄,累计收金282亿元。

在北京,中海以439.04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一,领先第二名一倍有余。中海·京华玖序开盘热销62亿元,入市48小时即位居北京2024年上半年新房网签销售冠军。

在深圳,中海以267.04亿元销售额位列第一。中海·深湾玖序以13.33万元/平方米的毛坯价入市,打破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销售定价上限,首开收金超100亿元。

在广州,中海也实现了超200亿元的销售额。高端住宅项目中海大境累计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成为继中海花湾壹号、广州亚运城、中海观澜府之后,中海在广州的第四个“百亿盘”。

“中海在产品品质上始终坚持高标准,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使其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表示,随着经济的复苏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房者的购买力逐渐回升,对优质楼盘的需求也愈加旺盛。中海凭借在土地储备、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优势,敏锐捕捉到市场机遇,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线城市项目热卖的助攻下,2024年中海平均销售单价提升至27048.3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6.62%,这将有力护航其未来利润实现。

“低开高走”重仓一线

在当下,销售业绩是衡量房企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从长远来看,土地储备则是房企未来发展的基石。2024年,中海“低开高走”,年底密集斩获优质地块,成为其继续领航行业的底气。

2024年,中海在13个城市新增土地储备23宗,权益投资金额约696.35亿元,一线城市权益投资额占比超过70%。2024年,中海以1777亿元的新增货值排名行业第一。

由于市场需求发生显著转变,中海适时调整投资布局,着重聚焦于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大体量地块,接连摘得百亿级项目。

11月29日,北京朝阳“酒仙桥+小红门+十八里店”组合地块被中海以153.32亿元竞得,打破北京单笔土地出让金最高纪录。12月2日,深圳登良地块T107-0107出让。经过295轮举牌,中海、华润置地联合体作价185.12亿元入主深圳湾,一举刷新深圳涉宅地块成交总价历史纪录。12月12日,备受关注的北京丰台万泉寺地块出让,中海作为唯一竞买人,以底价110.54亿元将其收入囊中。

资源向主流城市倾斜,中海在四大一线城市的土地储备进一步提升。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截至2024年12月底,中海北京区域土地储备提升至411.83万平方米,占比约10.68%;上海及嘉兴土地储备约181.77万平方米,占比约4.71%;广州、佛山、肇庆区域约320万平方米,占比约8.3%;深圳、东莞区域约205.94万平方米,占比约5.34%。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2024年以来,重点城市、重点项目对房企的业绩贡献度明显提升,中海在上海、北京、深圳的几个项目获得高溢价热销,贡献了超过一半的业绩。

每一宗新地块的获取,都为下一轮高光时刻埋下伏笔。“主流城市、主流地段、主流产品”的发展策略驱动中海构建了扎实的竞争壁垒。这一策略在产品端的优势尽显,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城市深耕战略练就的产品力,为中海开发高品质改善项目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从而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楼市有效区域开始集中,房企将聚焦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打造高溢价的重点产品,以事半功倍的开发销售逻辑完成业绩,”李宇嘉表示。

保持行业最高评级

稳中有进的销售业绩,结构优异的土储,叠加稳健的经营底色,为中海创造了足够高的安全阈值,在行业大变局中增强竞争优势,给予市场和机构信心。

经营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中海实现营收约1095.8亿元,经营利润约181.8亿元,继续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与强劲的成本优势。

在诸多不确定性环绕的2024年,中海凭借稳健的运营策略和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债务情况进一步改善。

截至2024年6月末,中海的资产负债率、净借贷比率分别下探至56.1%、38.7%,均处于行业最低区间;持有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002.4亿元,现金充裕度行业领先;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3.5%,继续保持在行业最低区间。

基于销售、融资、流动性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国际评级机构频频给予中海正面评价。

2024年6月,标普将中海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从“BBB+”展望稳定上调至“A-”展望稳定。“关键项目如期入市,预计将支持中海于2024年的合同销售额继续修复;中海聚焦高能级城市,预计可保持其业务实力;中海的租金收入将继续增长,有助于提高利息覆盖倍数,”标普称。

此次评级上调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给予中海的信用评级分别是:惠誉A-、标普A-、穆迪Baa2。

行业中能够接近中海的只有华润置地。目前,华润置地的评级是惠誉BBB+稳定、穆迪Baa1稳定、标普BBB+稳定。除了穆迪外,惠誉、标普给予中海的信用评级均高于华润置地一个等级,是内房股中的独一档。

在与经济周期与行业波动的长期交手中,中海始终坚守行业安全红线,在销售业绩、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成为当下行业中罕见的高质量发展样本。2025开局,中海凭借双位数增长的销售业绩、凌厉血性的拿地姿态,再次领先对手一个身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