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节后首周,广东省多地集体发力,加速推进闲置土地收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自2月6日广州市花都区发布收回收购4宗存量闲置土地的公告后,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有18个市区县密集发布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公告,涉及100宗地块,包括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关市、茂名市、汕尾市等。
2月7日,珠海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公告,拟收储14宗用地,收储总价约66.5亿元;同日,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公示了拟收回收购闲置土地信息,拟收回收购的8宗项目用地,拟收回收购总价约49.75亿元。
2月8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公告,拟收储3个项目用地,收储总价约12.69亿元;茂名市自然资源局也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专项债收储闲置土地公告,拟收储4宗用地,拟收回收购价格总价约14.08亿元。
据统计,广东各区县拟收储总价已经超过200亿元。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次收储的地块价格普遍低于当初出让价,折扣在7-9折之间,体现了“土地成本与评估价,就低确定”的原则。
“目前,收储地块主要是来自国企和城投,一方面在于国企城投地块资产负债关系较为清晰,另一方面民企地块很多在抵押状态,或有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甚至是司法纠纷,不符合收储条件。但并非只选国企地块,后续民企地块符合条件,或也会被收储。此外,收储以后,可能暂时储备着,也可能修改规划条件再出让,且出让给原企业,还可能会改变土地用途,比如做保障房、公共用途等。”李宇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不只在广东,从去年底开始,湖南岳阳、河南开封、浙江金华、江西吉安等城市已经发布了土地收储相关公告。如岳阳市要求符合条件且有意向的企业积极报名,开封明确“存量闲置土地须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供应”。
2024年11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通知》,为地方落实收储闲置土地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操作指南,成为加速推进土地收储的重要推动力。
在此之前,土地收储专项债已经搁置5年。
2019年9月,随着宏观经济形势和房地产调控目标的调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提出,为引导专项债投向基建领域、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规定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土地储备专项债由此进入暂停阶段。
这一政策调整是基于当时经济结构调整和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的需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在2024年,地方财力面临显著压力,土地出让收入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土地库存去化面临困难。
2024年10月12日,财政部宣布允许专项债券重新用于土地储备。随后11月11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相关通知,土地储备专项债在时隔五年后重启,为当前土地储备和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李宇嘉认为,收储可能是2025年土地市场的一大看点。随着2025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稳增长”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为土地收储创造了条件。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预计一季度各省市都会陆续加入“发债收地”的行列中。发债收地模式开启,将有助于快速系统高效促进存量土地的盘活,对于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平衡具有积极作用。
据国海证券统计,2017年~2019 年,我国土储专项债的发行量分别为2407亿元、5893亿元、6765 亿元,占同年新增专项债规模的26%、42%、31%,2017-2019年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占比三年平均为33%。
结合历史土储专项债发行规模和占比,国海证券表示,近三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在36500-39000亿元,以新增专项债额度的30%估算,预计2025年土储专项债规模在10000亿元,根据近5年的土地成交楼面价估算,将拉动1~2亿平方米土地收储。
(时代财经王晨婷,综合自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