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今天下午2点半之后,地产股突然High了!
走出了一波堪比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彪悍行情。
万科A股在尾盘突然崛起,直接封了涨停板。
万科的H股到收盘飙升了16.73%。
在香港上市的内房股涨声一片:
按理说,今天房地产股不应该涨。
今天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参议院作证的时候表示,看不出有任何理由,急于进一步降息。
这意味着,美联储在今年5月之前,甚至上半年都不会降息。
而中国为了避免跟美国利差进一步拉大,引发热钱外流、汇率走软,估计在未来2个月内也不会降息。未来在降准、降息上可能更审慎。房地产股应该感到压力才对,怎么就突然飙升了?
这是因为坊间传来一篇“彭博社小作文”(尚未证实):一个帮助万科融资、度过难关的计划正在酝酿,可能涉及68亿美元(500亿人民币)。
传闻还说:大约200亿人民币资金(来自专项地方债),用来回购万科尚未出售的房子或空置土地;其他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和万科发行新债券。
目前,有关方面和万科均未就“小作文”做出回应。
今天下午地产股的突然飙升,跟这个传闻密切相关。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如何,有可能吗?
我的看法是,具体做法和金额或许不准确,但方向应该没有错,官方拯救万科的决心不用怀疑。
1月27日的时候,万科连续发布了多个公告,宣布了高层变动和业绩预亏。这次变动意味着,深圳国资系全面接管了万科。
当时广东省、深圳市等有关部门,都明确表态支持万科稳定生产经营。深圳国资委还表示:
1、深圳市属国资国企资产超过5万亿元,全年营收超万亿元,规模大、实力强,有能力、有实力,也有足够的‘子弹’,支持地铁集团通过一切可能的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万科稳健发展。
2、未来将统筹资产、资金、资源,在既有支持工具的基础上,持续、分批、逐步通过直接注资、划拨资产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地铁集团资产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支持其更好地发挥万科第一大股东的作用。
2月10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拟向公司提供28亿元借款,借款利率低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这些表态和举措,都意味着救万科的行动在不断推进。
对此,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一直在网上质疑:拯救万科需要数百亿,甚至可能上千亿资金,这么大的代价为什么还要干?
DeepSeek走红后,又有人拿万科说事,认为深圳把这么多钱“浪费”在万科上,不如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这些人没有弄明白一件事:拯救万科不仅仅“为了万科”,更是为了稳住全国的房地产市场,推动经济复苏。
房地产调整到了第四个年头,市场终于在最近两个季度出现了初步企稳的迹象。如果在这个时候,万科这种巨无霸倒下,对全国楼市的影响将非常大,可能带动楼市继续调整。到那时,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救万科花的钱了。
本文配图为AI生
官方之所以在1月27日做出那样坚决的表态,连“子弹足够”的话都说了,说明对万科资产状况已经充分了解,对稳住万科有信心。
直到今天还有一些人歧视房地产行业,认为国家的未来主要靠科技创新,跟科技创新没有关系的都不值得搞。
这种经济上的“洁癖”,危害性极大。
比如一度把电子游戏产业视作“不体面的产业”、“影响不好的产业”加以限制。但人类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企业——英伟达,就是搞游戏硬件的。
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硬件——英伟达的GPU,最初是为了让电子游戏画面更加清晰、场景更加逼真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电子游戏产业,人工智能就不会有今天的突飞猛进。
中国在人工智能上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企业之一——深度求索(DeepSeek),最初是搞股市量化交易的。这家公司之所以有钱投资人工智能,是因为量化交易赚了钱。而量化交易一度被看做股市的洪水猛兽,至今仍然严格管制。
再比如中国当前市值最高的企业腾讯,也是年轻人“玩出来”的,电子游戏和社交,是腾讯两项最核心的业务。
我们不能把产业贴上先验的标签,短视地搞出各种鄙视链,一会儿歧视这个,一会儿打压哪个。
房地产也是如此,它虽然下滑了三四年,但仍然是对财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是对实体经济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
万科是这个行业里的“优等生”,它虽然也犯了不少错,但让房地产不断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万科这里止步,对经济回暖无疑是有正面意义的。
今天地产股的反弹可能还不止万科的传闻,还有大家对2025年市场回暖的憧憬。
最近20来天,人民币资产出现了重估的态势。引爆点,就是深度求索(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芯片、智能驾驶等方面的突破。比如华为、阿里、比亚迪,最近都有好消息、大消息。
国际资本也开始看好中国,认为以中国科技股为代表的人民币资产被低估了。
中国科技股的价值重估,支撑着A股、H股在蛇年初“意外走强”,这对房地产也是利好。
更何况,最近房地产行业利好不断。2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房地产有新提法——“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几个大城市也纷纷出手或表态。北京最新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深圳官方提出,要“推动房地产投资恢复增长”。重庆最近刚刚取消了住房限售。
目前市场在期待北上深进一步松绑限购,比如深圳核心区取消限购;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取消限购,京沪核心区取消大户型住宅限购。
如果这些政策能出来,正面影响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