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如何一步步从才人走到权力顶峰,是大众乐于讨论的话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不惜漠视亲情、残害异己,手段之毒辣令人惊诧。长期以来,学界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她的政治、军事领域,而忽视了她更为擅长的一样“绝技”,那就是书法。


武则天自幼喜爱书法,随着地位的提高,她能够欣赏和临摹到皇宫内所藏的古人真迹,同时他还命臣子们进献家藏墨宝,钩填临摹后再还回去。武则天不仅乐于临摹,还请来名家指点,诸如钟绍京、薛稷、刘弘珪、程待宾等都是她的老师。


武则天通于五体,尤其是小楷、行书和飞白书更是精妙。可惜的是,她传世书法作品太少,《升仙太子碑》是她仅存的“飞白书”大作,而现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则是她仅存于世的墨迹。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建立武周王朝。为了给父母祈福,她亲自抄写了这卷经文,并交由宫廷抄经生程待宾亲自临摹数百卷,分赐功臣和外邦使臣,其中有一卷被送往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后来,李唐王朝复辟,大肆销毁武则天遗物,敦煌藏经洞这本幸免于难。


1900年,道士王圆箓意外发现了藏经洞,这件珍贵的书法作品终于重见天日。此作保存极为完好,不仅一字不缺,连纸张都没有破损。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以极低价格买走了这部作品,经过专家考证,虽然此作署名程待宾,但书法风格是武则天的。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卷纵26.2厘米、横650厘米,总计200余行、超过5000字,字径大小约1.5厘米。武则天小楷法度严谨、用笔细腻而多变,得晋唐楷法之精髓,非常适合临摹,而且此作篇幅长、字数多,可以长期当作案头书。


有专家遗憾地表示:“这么精妙珍贵的帝王书法流失海外,是国人的遗憾,恐怕100亿也买不回来了!”


此作有明显的写经体笔意,以开篇“如”字为例,顺锋起笔尖入,落笔后笔力渐大,行笔中锋为主,行至收笔处力度达到峰值,回锋而出,形成尖入钝出的姿态。撇画轻、点画重,转折处顿挫分明、饱满遒劲,笔画粗细对比明显,轻重得宜,提按有致。


全卷书写得匀净流畅,起笔、行笔、收笔皆一丝不苟。结构上注重疏密对比,字内空间分布均匀,重心稳定,整体呈现出端庄肃穆的气质。墨色浓淡适中,干湿变化自然,既显笔墨韵味,又契合经文内容的庄重与深邃。将此作临摹通透,小楷技法也就掌握了。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