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年,34岁吴王李恪被诬陷谋反,留下4个儿子,均未成年,全部流放。死前,曾立下恶毒诅咒:“长孙无忌不得好死,家破人亡。”长孙无忌冷笑不止。

不过让长孙无忌没想到的是,李恪的诅咒在6年后竟然得以应验。

李恪身份特殊,是李世民的儿子,也是隋炀帝的外孙,身负前朝今朝之血脉。

李世民对他虽然不算寄予厚望,却也不得不重视,所以李恪刚刚十岁,就被授予了益州大都督之职,开始了历练。

此后李恪数次被调任,太宗对他也一直抱有期望,两人是君臣,也是父子,所以李恪身上几乎很少有皇子的架子,比较平易近人。

太宗强行改成世袭制之后,李恪被封为吴王,甚至有了自己的封地。

只可惜,李恪年纪太小,实在是太过贪玩,所以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弹劾,太宗不得不对其做出处罚,以肃纲纪。

为了教训李恪,李世民特意写了一封《诫子书》,劝道李恪用心处理政事,不要整日沉溺于玩乐,有忠君之名、孝顺之美德,同时也要有长进。

李恪将父亲的教诲放在心上,一改往日吊儿郎当之样,开始认真温书学习。



李世民听闻后,大为欣慰,萌生了改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可这个想法引起了长孙无忌的忌惮。

长孙无忌当然希望自己的外甥担任太子,所以在李世民提出更换太子的时候,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

李世民看出了长孙无忌的私心,但是太子毕竟没什么过错,忽然废储恐怕难以平众怒,所以李世民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李世民没想到,因为这件事,长孙无忌记恨上了李恪,他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外甥的皇帝之位,于是他亲自策划了一场谋害李恪的行动。

653年,高阳公主忽然告发房遗爱,说他对自己无理,唐朝时期公主的地位极高,这一告发房遗爱压力巨大。

为了自保,房遗爱只好祸水东引,将李恪谋反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实际上,这只不过是长孙无忌的计策,目的就是为了扳倒李恪。

果不其然,高宗信以为真,竟然下令将其彻底绞杀。

李恪力求证明情报,并且一再陈词,却并未得到任何回应,长孙无忌专政,让他没有辩驳的余地。

最终李恪只好怀着无尽的恨意踏上了绞刑架,临终前他红着眼看着长孙无忌,怒道:“长孙无忌专政,若先祖有灵,必然会让其不得好死,家族覆灭!”

此时的长孙无忌春风得意,丝毫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

然而不出六年时间,长孙无忌就得到了报应。

655年,李治废除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此时长孙无忌还不知道这个女人将来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所以对她处处看不顺眼,武则天因此怀恨在心。

结果几年后,许敬宗向李治上书,称长孙无忌意图谋反,并且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这可真应了“风水轮流转”这句话,长孙无



忌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的自作聪明之下。

李治下令,让长孙无忌自缢而亡,家人几乎都被流放,而被诬告的李恪此时也终于得以被正名,李治为其洗刷了冤屈,还恢复了他的名号,追封他为亲王。

只可惜,因为李恪的孩子被流放偏远之地,有些已经去世,他的女儿更是下落无从追起,至今成谜。

武则天当政后,改立国号为武周,长孙家便彻底失了势,恐怕长孙无忌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聪明一世,却只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吧。

(百度百科:李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