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语言,承载着创作者的情感、思想与审美追求。剧场,旨在构建一个具有特定情境与互动性的艺术创作空间。
2025年,《中国美术报》社与米娅文化将联合推出“绘画剧场——与名家面对面”系列活动。在这里,每个人都将成为自己绘画剧场的主角。
第一期主题:造型研究与创作
领衔名师:庞茂琨、何红舟
活动时间:2025年3月8日—3月15日
活动地点:杭州·米娅文化中心
庞茂琨 ,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界的优秀代表,在40多年的油画实践中,创作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从“境像 ”系列到“折叠的肖像 ”系列,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古典韵味,更深刻观照了现实,成为鲜活的生命咏叹。庞茂琨通过对素描造型的精准把握,将质感丰富的人物肖像与现今的人文景观巧妙重合,使画面充满了时光际遇所炼化凝结的精神意味。这种带有个人情绪意味的写实肖像,正是他造型能力的集中体现。
同样,在肖像和人体绘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何红舟,也强调了造型能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肖像油画的写生与创作中 ,把握造型的准确度至关重要。他采用稳健敦厚的笔法,以最常规的油画猪鬃笔进行造型,直接到位、肯定扎实。这种造型能力得益于他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学与积累 ,以及长期以来素描肖像、速写写生实践的历练。
从两位艺术家的绘画实践中 ,我们可以看出造型能力在绘画中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庞茂琨对古典韵味与现实观照的结合,还是何红舟对肖像油画的精准刻画 ,都离不开他们扎实的造型基础。造型能力不仅 关乎画面的准确与生动 ,更影响到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1
导师简介
庞茂琨,1963年生于重庆。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 学位。曾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导师语录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写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性。在写生过程中,作者 能直观感受自然光影的动态,敏感把握描绘对象的微妙情绪与神态变化。与此同时所激发起作者强烈的专注观察力与主观掌控力也最为直接,这是让写生富有生动性的关键所在。
当然,随着美术史的发展,写生这一创作方法也在不断扩大其内涵。特别是印象派之后,现代艺术的各种理念赋予它更具革新性的创作意义和价值 ,更多的表现手法可以运用到写生之中,让今天的写生有了更多的个人风格和表现方式。
由此来看 ,写生已经不是一种特定的绘画范式 ,它同样可以承载艺术家的观念与创作思想,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
2
导师简介
何红舟,1964年生于四川成都。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毕业留附中任教。1995年—199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2003年—2007年任教于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导师语录
如何把画画好是件难事 ,这个“好”字包含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自我及他人判断。“好”是形容词,与之相反的是差,具有相对性。“好”也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评价词汇,深究起来以什么为好,就变得很麻烦。如同讨论以何为“美”一样 ,变成了一大学问 。就画画来讲,画好一幅画的“好”字,包含了一种可意会的标准在其中。特别是当身处中国学院艺术大环境,专业是油画、喜好的是具象绘画中的写实门类等,境遇变得具体而现实时,关于“好”的程度倒也会渐渐有些模样。
我们常常将过往经典的绘画,在教学中引用给学生作为“标杆”。这些经典在点点滴滴的标识中成为可追求的目标,能否做到暂且不说,但在这纵横交错的比对中,关于“好”的标准慢慢生成一条虽无法用言语细说,却是可以感知到的浑厚底线。这条由对传统和绘画发展的理解,以及感官经验积累而成的修养所构筑的底线 ,不仅是在建构学生的认知,同样也是在构筑我们自身的判断。
活动内容:通过对素描、色彩由浅到深地研究和实践,导师面对面指导、示范和答疑,从材料运用到造型要点进行讲解。
活动方式:示范+点评+讲座+互动+研讨
活动报到时间:2025年3月7日
活动时间:2025年3月8日—3月15日(共8天,其中庞茂琨授课3天、何红舟授课5天)
上午:9:00—12:00 ,下午 :14:00—18:00
活动地点:杭州·米娅文化中心(杭州西湖区转塘象山路131号 BAC社区)
【福利】 赠送由米娅画材提供的素描画材一套。
咨询电话:
黄老师:15101160810(微信同号)
程老师:13067813368(微信同号)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