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身体的在场性舞动迸发出生命之“动”,以另类的方式言说着无法压抑的人类经验总和。

2025年伊始,蜂巢剧场将放映两场由法国大使馆提供的法国国家舞蹈中心收藏的舞蹈影像,掀起生之能动的海浪,共同奔赴我们一生中的这场早春!

蜂巢剧场x


《法国舞蹈影像:80年代》


时长:40分钟


– 《K.O.K》,编舞及导演:瑞吉娜·肖皮诺,1988年

– 《天哪》,编舞及导演:菲利普·德库弗莱,1986年

– 《刨木工》,编舞:安热兰·普雷尔卡伊,导演:西里尔·科拉尔,1988年

– 《Mammame》,编舞:让-克洛德·加洛塔,导演:拉乌尔·鲁伊斯,1986年

– 《十天使》,编舞及导演:多米尼克·巴戈埃和查尔斯·皮克,1989年

– 《木眼新娘》,编舞:卡琳·萨波特,导演:卢克·阿拉沃因,1989年

– 《海岸的安娜》,编舞:N+N 科西诺,导演:玛丽埃尔·格罗和 尼科尔·阿利克斯(Nicole Alix),1986年

– 《拥抱》,编舞及导演:乔埃尔·布维耶和雷吉斯·奥巴迪亚,1987年

– 《46 bis》,导演:帕斯卡尔·贝斯,1988年

《法国2000年代》


时长:时长60分钟


– 《衬衫学II》,概念:杰罗姆·贝尔,导演:奥尔多·李和杰罗姆·贝尔,2015年

– 《100%聚酯》,概念:克里斯蒂安·里佐,灯光设计:卡蒂·奥利夫,1999年

– 《乌鸦》,编舞:米里亚姆·古尔芬克,导演:斯特凡·卡洛夫,2007年

– 《我为此感到抱歉》,概念:吉赛尔·维恩,2005年– 《好孩子》,概念:阿兰·布法尔,2003年

– 《革命》,编舞:奥利维耶·迪布瓦,2009年

– 《爱》,概念:洛伊克·图泽和拉蒂法·拉比西,2007年– 《肥皂剧》,概念:玛蒂尔德·莫尼耶 和 多米尼克·菲加雷拉,2010年

– 《事实与动作》,概念及编舞:诺埃·苏利耶,导演:斯特凡·卡洛夫,2016年

– 《垂直》,艺术指导、概念及编舞:穆拉德·梅尔佐基,导演:法比安·普拉松,2018年


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一场社会宣言。舞者们以身体为刃,剖开时代的焦虑与渴望——科技与人性碰撞、性别与权力博弈、街头与殿堂对话……身体的在场演绎着一场场颠覆传统的美学革命

瑞吉娜·肖皮诺《K.O.K》中的旋转擂台成为了表演的舞台,尼科尔与诺贝尔·科西诺的《海岸的安娜》中在沙滩、草地、泳池等地,轻盈地搭建幻想与现实交织的舞蹈叙事;帕斯卡尔·贝斯《46 bis》中采用的逐格动画技术,令编舞家超越人体动作的物理限制,呈现超现实的视觉效果;让-克洛德·加洛塔在《Mammame》中巴洛克式的镜头语言和大胆的道具设计;菲利普·德库弗莱《天哪》以动作、机械装置和电影特效编织出充满幽默与幻想元素的异域;乔埃尔·布维耶和雷吉斯·奥巴迪亚的《拥抱》则以粗粝的黑白影像,缓慢的节奏描绘细腻的双人关系,编舞家对情感表达的深刻理解,化为一首影像与动作的挽歌……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法兰西众多编舞家不再满足于表象的舞蹈形式突破,而是深入探讨舞蹈观念和本质,同时对传统舞蹈范式的框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革新——地铁站、废弃工厂、虚拟空间化作舞台,用即兴与实验回应千禧年的焦虑与希望;素人与舞者同台共舞,消解专业与业余的界限,让每一个笨拙的扭动都成为对“完美”的挑衅,每一帧画面都在呐喊:“舞蹈属于所有人,而不仅是聚光灯下的少数”……

杰罗姆·贝尔的《衬衫学II》,以一种近乎禅意的极简手法,将身体运动与哲学理念交织在一起,探讨语言、物体与动作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米里亚姆·古尔芬克在其作品《乌鸦》中,通过对芭蕾传统的解构,与巴黎歌剧院的舞者们共同探索了极端缓慢的舞蹈形态,以及身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动态延展,赋予了古典芭蕾全新的解读视角;吉赛尔·维恩的《我为此感到抱歉》是对“异质性”“陌生化”概念的艺术探讨,作品中真人与木偶的互动,深化了对现实与虚幻界限的哲学思考,为舞蹈领域注入了戏剧性的元素。阿兰·布法尔的《好孩子》则以“身体-装置”概念探索身体的潜能;穆拉德·梅尔佐基的《垂直》,是嘻哈舞蹈与多元艺术形式的碰撞,在与引力的游戏中呈现充满活力与动能的表演……


放映时间:

2025.1.16 19:30 预计时长1h40min

放映地点:

北京|蜂巢剧场

报名规则:

每场招募观众350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参与报名,免费观影。

扫描二维码参与报名,免费观看放映!

这是一场献给叛逆灵魂的视觉盛宴。

站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回望,与上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的反叛精神隔空击掌,我们终将听见自由最铿锵的呼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