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探店

#hz,519

老板在给我介绍这碗糖醋排骨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骄傲又神秘的表情:“我烧的糖排外面没有的,是我的‘独家秘方’。”


事实证明,老板没有吹牛。

刚出锅的糖醋排骨冒着热气,凑近闻,有一股淡淡的酸甜味和油香,而不是呛鼻的刺激味道。

糖醋汁挂在排骨上,赤红到微微发黑,点缀小葱和芝麻,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开。


用筷子夹起一块,酱汁垂涎,送进嘴里,面衣酥脆,碰到牙齿的瞬间发出一点点“咔嚓”的清脆响声。

很快,突破酥脆但薄薄一层的外壳,紧接着唇齿间就能感受到面衣之下鲜嫩多汁的排骨肉。

不是那种面粉混着面粉的糊嘴感,而是一种明显的,层次分明,脆嫩相间的口感。


我和朋友在吃到的瞬间不约而同地瞪大眼睛,然后赞叹和点头。

调味上,酸和甜恰到好处的调和在一起,像钢琴上的黑白两键,分工明确,挑拨味蕾,走出一曲鲜明的乐章。

开胃的同时又不会让人觉得甜腻。我一口气直接吃了三块,还想继续吃。



这是一家小吃店。有一天去爬宝石山,误打误撞闯了进去。

小吃店没有店名,从外面看就是个小卖部,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


老板见来了客人,迎上来问我吃面还是吃饭,我脑瓜子灵啊,眼珠一转,说想吃饭,说罢就等着看菜单。

结果被老板止住,说:“菜我给你报一下好了,你们两个人,最多三个菜,再多也吃不完的。”

紧接着他推荐了三个菜,每个菜后面还跟着介绍,口味如何,用哪些食材,都是地道的杭帮菜等等。


意见达成一致,他最后跟了一句:“炒菜要稍微等一下的奥,因为是现烧的,一碗一碗出来的。”

事实证明,等待是值得的。

我和同行的朋友坐下,心里对这次不用点菜的“盲盒”体验既欣喜又紧张,于是探头探脑的开始打量四周。


不大的厅堂里放着四张桌子,也就是说,这里满座时也就只能招待十个客人。

墙上的油渍和斑驳诉说着这里年岁悠久;桌上放着新鲜蔬菜,屋梁上挂着腊肉,一切都说明了老板应该是个懂吃的“行家”。

思绪纷飞间,老板已经处理完食材,他戴上口罩和围裙,走到灶台前,开始他的战斗。


糖醋排骨是三道菜中的第一道。

其实在老板炸排骨的时候,我就已经闻到了香味,心被一点点勾起。

那口锅就在我们眼前,所有做菜的步骤一目了然,这时我才明白,老板说的“独家秘方”其实是句玩笑话,一切靠的都是自己的经验和手法。


老板84年在新华路上开饭馆,今年六十多岁,算下来,已经做了四十多年菜。

报的出名字的杭帮菜,他基本都能做,还会做一些带有粤菜特色的菜品。

这种烧一碗吃一碗的模式,有点像私房菜,又像家宴,但归根结底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因为两个字:好吃。


第二道菜,油焖笋。

新鲜的春笋块大,脆嫩,在琥珀色酱汁的包裹下,笋的味道又带着些许鲜甜味。

能吃出一点点的涩,不苦不麻,甜咸鲜香混着早春的清气直往鼻尖钻。


这道菜,吃的就是食材新鲜。

脆生生的笋肉咬开后涌出清甜汁水,酱香被山野的鲜气托着,从舌尖滚到喉咙。

那种感觉,好像是尝了口被春雨浸透的黄昏,泥土里刚冒头的鲜灵全化在了这口滚烫的温柔里。


最后一道,老板上了碗下饭菜——臭豆腐炒毛豆。

我才发现,虽然环境朴素,但老板端上来的每一道菜老板都精致有佳,甚至还有一点点摆盘的痕迹,比如餐盘周围都很干净。

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这真的会让客人的用餐体验提升不少。


臭豆腐不臭,吃进嘴里反而是咸香的;辣味齐头并进,一起往喉咙深处撺掇。

就连同行不吃臭豆腐的同事也在忍不住尝试一口后对老板说:”真好吃。“


毛豆和笋条起到了提鲜的作用。舀一勺盖在饭上,大吃一口米饭,今天的这顿算是圆满。

每次吃到这道菜我都会感叹一遍:第一个想到把毛豆和臭豆腐组合起来的人真是天才。



最后还要经历一次提心吊胆的时刻——结账。

虽然吃得春风满面,但面对没有标价的菜,心里还是没底。

西湖边,三个菜,两个人,付了150元,我觉得可以接受。


老板很热情,给我们做完饭,忙完,给自己下了碗水饺,就坐在门前和邻居边吃边聊。

聊天里,他还说了句很有哲理的话:“我认为杭帮菜是一种素养。我不能让你等了半天,烧出来不好吃的菜给你吃吧。”

嗯,境界很高。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下次一定一定还要再去尝尝他的其他拿手菜。


噢对了,也是因为店小,老板忙不过来,所以具体地址就不详细说啦。莫见怪。


本图文版权归小O独有,

欢迎留言,严禁盗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