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五年来,镇江市民政系统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推出一项项暖心政策,实施一个个民生项目,以民政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温暖底色。
基本民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为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镇江市先后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等10余项政策文件,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镇江市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24年全市低保标准达每人每月875元,较2019年提高16.7%。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12.24万人次困难群众得到兜底保障,累计投入资金10.67亿元;实施临时救助2.74万人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3539人次,成功寻亲68人。
2019年,镇江市率先在全省实施社会救助申请“只需跑一次、无需开证明”改革,通过线上平台核对和线下入户走访相结合模式,实现社会救助“一号申请、一表登记、一门受理、一网办理”,获评全省高质量现代民政建设十大创新成果。2023年,镇江市实施联动“小网格+大救助”创新实践,推动近2万名基层网格员融入社会救助体系,有效拓展特殊困难群体主动发现渠道,打通联系服务困难群众“最后一公里”。
儿童关爱保护体系逐步健全,市、县两级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实现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落实困境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2024年镇江市集中供养孤儿保障标准达每人每月3132元,较2019年提高32.5%,保障标准全省最高。
全面落实“一年两排、季季巡、月月访”常态化巡访与动态核查机制,困境儿童监护职责履行率和教育保障率达100%。打造“镇爱童享”关爱服务品牌,连续4年为2221名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购买综合保险,累计投入资金60余万元,共同为特殊儿童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基本社会治理能力健全提升
2021年,镇江市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镇江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实施细则》,通过自律自查、联动协同、正向激励、长效监管“四项机制”,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2023年,镇江市建立“1+3+N”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通过聚焦“一个中心”、搭建“3个平台”、融入“N个行业”,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在服务行业企业、助力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同时,镇江市创新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监管,推动涉企收费电子票据改革,从源头管控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行为,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奖。
五年来,镇江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全市现有登记或认定慈善组织25家,较2019年增长66.7%,共开展公募项目74个,服务覆盖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多领域。持续开展“爱在镇江·慈善一日捐”等网络募捐活动,募捐总量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4年人均募捐金额位列全省第一。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销售福利彩票20.04亿元,筹集公益金约1.93亿元,帮扶困难群众约2.5万人次,为社会福利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打造“家门口慈善”服务品牌进程中,镇江市及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47件;组织志愿者服务1613场次,实施各类项目136个,支出帮扶资金2800多万元,受益群众1.87万人次。2022年,镇江市推动社工站与慈善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运营,探索基层“融治理”新模式,实现镇(街道)慈善社工站全覆盖,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
基本社会服务持续改善优化
连续多年,镇江市政府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全市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并运营老年助餐点387个,年均服务老人逾100万人次。2020年,镇江市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验收特别优秀地区,并获中央财政资金奖励。
为缓解养老床位“一床难求”现象,镇江市持续优化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目前,全市在业养老机构135家,养老机构床位1.72万张,等级养老机构占比91.85%,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覆盖率达100%,基本满足全市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镇江市“安康关爱行动”走在全省前列,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府统保率达100%。连续五年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菜单式”居家适老化改造行动,累计完成5520户改造,获评镇江市十佳民生实事项目。政府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扩大至80周岁以上全体老年人,全市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2023年,镇江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尊老金“免申即享”主动发放机制,该项工作被列入省数字政府政务中台应用试点业务场景。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落实落细养老服务机构用水用电用气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工作的通知》,确保养老机构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落地落实。
持续深化“五安工程”,连续4年将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完成33个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全市首个江海葬纪念园,实现镇级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常住人口惠民殡葬全覆盖,2019年以来,累计减免基本丧葬服务费近1.78亿元,惠及11万余人。2019—2022年,连续4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2020年,丹阳市推进殡葬综合改革,制定出台规划、办法、机制共4项,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2021年,句容市以白兔镇古煌村20亩低效林改造为契机,打造生态人文纪念园,探索林地生态安葬“句容路径”,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优秀成果。2024年,句容市民政局被民政部表彰为“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
以创建“江苏省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为契机,镇江市奏响“为爱减负、为爱出新、为爱赋能、让爱出彩”婚姻家庭“四个乐章”,让文明节俭的婚俗新风吹进千家万户。2023年,句容市建成国家5A级婚俗改革宣教中心,丰富婚姻登记流程。句容市民政局被确定为“江苏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优秀单位”。
2020年,镇江市探索建立救助管理标准化体系,编制“1+39”救助管理标准,全国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管理标准体系研讨会在镇江召开,得到民政部充分认可并在全国推广。2021年,镇江市圆满完成省级乡镇勘界试点工作,深化试点成果应用,推动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助力基层治理,相关做法被民政部专刊推广。在省民政厅指导下,镇江市编写的《江苏省骨灰安放(安葬)设施建设指南》《江苏省救助管理机构干部职工培训大纲》获民政部、省民政厅推广。
(郑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