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集书会八百年,孙子故里竞丝弦;说演弹唱和谐事,万家灯火不夜天。

2月9日(农历正月十二),一年一度的曲艺盛会“胡集书会”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召开。本届书会特设了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博物馆文创展区,滨州市文化馆工作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50余件文创产品亮相书会,吸引了众多“赶会”观众的驻足欣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世名,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杨发航,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程守田,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思清,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等与会领导参观了两馆文创展区,并了解询问了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情况。此次滨州市文化馆展出的文创产品由馆设计工作人员自主研发设计,设计灵感均来自包括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莲花灯、滨州民间剪纸在内的滨州特色非遗项目,展示滨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非遗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胡集书会小知识

胡集书会始于元朝,兴于明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具有自发性质的中国民间曲艺交流的集散地,距今800余年。每年元宵节前后,几百档说书艺人云集胡集,登场亮艺,说书卖唱,久年不衰,代代相传。整个书会有“前节”、“正节”、“偏节”组成。书会上,各种曲调扬声齐发,吸引着万千观众。2006年,胡集书会以其在中国曲艺界上的地位和价值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胡集书会由惠民走向全国。2008年惠民县胡集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曲艺文化之乡”。



滨州市文化馆(滨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将进一步结合本地文化资源、非遗资源、艺术资源,推进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打造一批兼具文化传承和市场喜爱度的产品,讲好“滨州故事”、传播“滨州声音”。

(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李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