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夜的明月,总是承载着人们团圆美好的期盼。

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计算,今年的元宵节,月亮最圆时刻出现在北京时间今晚21时53分,可谓是将最圆润的面貌呈现给大家,更加烘托了佳节吉庆祥和的氛围。

不过,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何今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月儿到底会在何时圆?


01

月相的周期变化

在我国的传统历法——农历中,月份即依据月相而制定。月相,就是从地球上看,月球在不同日期呈现的不同相貌。


月相变化周期的起点时刻,叫作“朔”,这时月球和太阳的地心视黄经相等。从地球上看,它们的位置几乎重合。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之间的间隔就是农历的一个月,这一个月的中间,会出现一次满月。满月对应的时刻,称为“望”。

由于包含了“朔”和“望”这两个重要节点,因此农历的月被称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平均29.53天。


各种月相中,最受关注的应该就是“望”。因为“望”对应着月圆,往往被视作寄情寄思之日,体现于中国许多重要的农历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

然而,满月并不一定刚好出现在农历十五,更多的是出现于十六,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一说法。少数时候也会出现于农历十七,偶尔也会出现于农历十四。其中缘由,要从农历历法的规定,以及日、地、月三者的相对运动来说。

02

十五的月亮哪天圆?

为了尽可能符合一个“朔望月”29.53天的长度,农历月份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平均下来一个月的天数就跟“朔望月”的29.53天比较接近。农历一年可以有12个月,也可以有13个月,多出一个闰月。

初一也就是农历月的首日。历法规定:“朔”所在当日,即为“朔日”,也就是当月初一。 “朔望月”平均29.53天,一月之中从“朔”到“望”平均则为14.77天。

假设农历新月份开始,当天便是“朔日”(初一),那么这一天里定有某一个时刻是“朔”的具体时刻。“朔”发生在“朔日”当天的开始,那么这个月的满月就发生在农历十五,也就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但上面这个结论的成立,依赖于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朔”的准确时间发生在规定的“朔日”当天的开始,二是朔望之间的天数是平均值14.77天。


但实际情形往往有所出入:首先,“朔”未必刚好发生在“朔日”的开始,也可能发生在中午或日末。

就平均情形而言,由于朔望间隔为14.77天,因此只要“朔”发生的时刻距离“朔日”日首超过0.23天,当月的“望”就会跟“朔”的时间相距15天以上,因此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一现象

因此,十六月圆的情形是比较常见的。但另一方面,“朔望”之间的间隔也是个变数,最短约13.90天,最长约15.61天。这就导致了,满月之日也可能发生在农历的十七,甚至十四


03

朔望间隔为何会变化?

农历“朔望月”的长度,是月球从某一次“朔”运动到下一次“朔”的时间间隔。“朔”这个月相在何时发生,取决于日、地、月的位置。

但实际上,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轨道是近似椭圆。其在轨道上的运行时快时慢,在近地点附近走得快,在远地点附近走得慢。


正因为地、月都在轨道上 “时快时慢”的运动,导致每个“朔望月”的长度不固定,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同样原因,从“朔”到“望”的间隔,也取决于地、月在某段时间里“步伐”的急缓。根据测算,最短大概有13.90天,最长大概有15.61天,平均约为14.77天。

总结起来,其实满月最常见的还是发生在农历十五或十六,农历十七的情形比较少见,农历十四月圆更是罕见

今天晚上,“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让我们一起抬头欣赏十五圆的月亮吧!


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责任编辑:曹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