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生的女士近来很焦虑,她听说,新城区域的教育资源一直是比较紧张,担心孩子到时候上不到满意的初中。

重点来了!新城区域学位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舟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海波表示,近两年,我们在新城区域先后实施了舟山二小北校区改扩建工程、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初中校区新建工程和舟山一小东校区新建工程,全面扩大新城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舟山二小北校区改扩建工程已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新增学位810个。长峙初中和舟山一小东校区两项新建工程也将于今年9月投用,分别新增学位1200个和1080个。新城区域学位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另一方面,我们在2024年创新“市管县用”教师编制管理机制,实施市域一体的教师编制和人员统筹优化,在实现县区教师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益“双提升”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教师跨区域流动。2024年,已经通过“市管县用”机制周转使用编制87名、跨区域选调教师30名。我们这个做法获卢山副省长批示肯定并在《中国教育报》报道。


2月10日上午

舟山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

特别报道

“春天的旋律”《阳光热线》

民生访谈融媒直播

舟山市人大代表 曹宗元

舟山市教育局

党委书记、局长 陈海波

市民代表:浙江海洋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 刘超杰

做客大会直播间

与听友网友一起关注

“如何使舟山教育更优质、更均衡?”


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

的重要组成

2024年,我市全力推进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改革,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领域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很多市民都很关心,教育局为此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节目一开始,曹代表就提出了这个问题:


陈海波局长表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舟山的重大改革任务,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是优结构,促进学龄人口集聚大岛: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二是抬升城乡均优“洼地”。

其次是强统筹,实现核心要素一体保障。一是建立教师编制“市管县用”机制。根据生源流动的趋势,按照“编随人走,人岗相适”的原则,打破区域体制壁垒,推动义务教育教师编制和人员配置、政策保障一体化和标准化,实现教师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益“双提升”。二是建立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统一基准、鼓励增量”的市域一体保障机制。目前,全域落实小学1500元/生·年、初中1700元/生·年的经费标准。三是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建立市域一体的各学段学生资助办法,在省定学生资助政策全面落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学生资助对象免伙食费政策,推动落实新学年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对象免中餐费、免住宿费和校服费政策,确保全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应助尽助。

再次是提质效,推动城乡校际均衡发展。一是推进普通高中与市外优质高中结对全覆盖。二是创新义务教育多跨城乡共享机制。三是优化学前教育片区化管理机制。


当听到,市教育局在市域一体的教育设施提升做了诸多工作,市民代表:刘超杰马上追问其详细情况,陈局长给出了详细说明:


市教育局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优化资源、统筹发展”的原则,编制了“1+4+N”市域教育发展布局规划,出台了《舟山市中小学(幼儿园)基本建设布局规划》。“1”就是舟山本岛,目标是做大做强,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持续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小岛及县区适龄儿童向大岛向城区集聚创设条件。“4”就是岱山、嵊泗本岛和六横、衢山两个大岛,目标是补短做优,其中,岱山、嵊泗本岛以对现有学校改建、扩建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的主要方式,对办学规模持续处于低位的学校适时予以撤并;六横、衢山两个功能大岛,全力推动教育资源整合提质。“N”就是还有学校布点的小岛,目标是全力推进小规模学校应撤尽撤,引导和帮助学龄人口共享大岛优质教育。

自市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改革以来,目前已完成14个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累计挖潜扩容学位9831个;整合撤并小规模学校11所,883名分流学生均按需落实分流,学生“吃、住、行、学”全方位保障,每年超7000万元资金随师生流向大岛,全市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已全部消除,海岛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受到省委王浩书记的肯定;撤并低端薄弱幼儿园17所,1649名幼儿全部就近入读公办园,每年节约民办教育补助经费约350万元。目前,全市超过8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城区学校就读,98%的学前幼儿、99%的小学生、100%的初高中生在“1+4”大岛接受优质教育。

节目中,听友“无静”在微信平台留言:教育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有的老师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提升老师水平这方面有何计划吗?

陈海波局长回应: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

一方面,推出教师队伍建设好政策、好措施,加大对教师的培养、激励和关爱力度。一是分层培养。深入实施教师专业梯队培养计划。二是分类培育。分类组织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训研修,并向海岛倾斜。三是政策支持。出台关于优秀高校毕业生来舟任教、班主任任职、教师学历水平提升等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政策。

另一方面,积极寻求省教育厅的倾斜支持。一是推动优质教科资源线上线下齐聚舟山。省教科院舟山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并启动实质性运作。省教育技术中心大力支持舟山教育数字化工作,依托“学在浙江”平台建设的“学在舟山”应用已完成省市县三级同步贯通,省级优质资源直达市县。二是推动省级专家团队长期驻点海岛学校。15名来自杭州、宁波、绍兴的“希望之光”专家团队驻点支援定海金塘中学、普陀蛟头中学、岱山大衢中学,发挥名师团队专业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期两年;省“百人千场”送教下乡活动市本级和各县区17个学科54场,受益教师8000余人,为海岛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水平提供有效载体。三是实现普通高中“一对一”结对全覆盖,结对学校双方积极推进集体研训同步、骨干委培同步,共同提升教师能力水平。四是争取到省教育人才培养政策倾斜支持我市。高层次教师培养方面,省教育厅继续实行对舟山正高级教师参评指标推荐总量从“5+4”提高到“8+4”的支持政策,同时,畅通省内优秀教师支教我市海岛的人才倾斜政策,支持我市申报正高级“特设岗位”4个,其他地市申报并评审通过我市相应学科“特设岗位”的教师,可到我市支教服务6年。


教育质量是

学校的生命线

当面对主持人的关于教育还有哪些问题关切的提问时?曹代表直接向陈局长抛出舟山的教育事业在“提质量”上都下了哪些功夫的问题。


海波局长回应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当前我市的教育正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全方位调整,需要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三位一体。从我市情况来看,我们针对海岛教育的实际,着重推进了两项工程:一是全域推进教共体(集团化)办学。目前全市已成立9个集团化教共体,覆盖22所义务教育学校;21所学校分别与杭州、宁波市优质学校组建跨地区教共体;18对37所学校组建“1+1或1+N”区域内教共体模式。岱山县全域教共体试点经验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优秀案例。二是启动新一轮“初中强校”提质工程。在总结第一轮强校工程经验基础上,重点聚焦薄弱初中质量提升,研究提高校际结对帮扶效果,加强专业支持精准服务,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初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从成效来看:去年我市已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目前全省就二个地市;在2024年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中取得3A1B的好成绩,监测结果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从最新一轮的省教育质量监测情况来看,小学27项指标中,我市有22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5项排名全省第一、5项排名全省第二、6项排名全省第三;初中26项指标中,我市21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6项在全省前三,排名全省第一的有3项。可以说,我市义务教育质量总体水平目前处在全省前列。


科学教育

要引起足够重视

曹宗元代表注意到不久前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节目中也就此展开了提问:她表示目的是要培养出更多符合未来科技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方面咱们教育部门有何想法和打算?

海波局长介绍:具体的讲有六大方面、14项举措。一是强化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以“科学教育实验区(学校)”创建行动助推打造科学教育区域特色和“一校一品”。实施“科学教育新模式”行动,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二是强化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科学教师能力提升行动,分层分类开展校领导、学科带头人和普通教师培养计划,提高科学教师专业水平。三是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实施中小学科技校园建设行动,加快老旧实验室升级改造,建设若干高水平实验室、创客空间、AI体验馆等新型学习空间。四是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发现能力。对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技类赛事活动进行梳理,统筹各类活动,整体设计、系统推进,以赛促学。五是强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培养机制改革行动,建立始于兴趣、走向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进“中学生英才计划”,升级“科创新苗”计划,为人才搭建成长绿色通道。创建科创空间,推动普通高中与在舟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建立精准对接、深度融合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培养机制。六是强化科学教育协同育人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资源协同,加强中小学与高校、科协、科研部门、企业的深度合作。实施“千名科学家进校园播种”“‘双千’助力‘双减’”等行动,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故事。全面推进“科学实验进万家”行动,打造“家门口”科学教育阵地。


高中如何高质量?

节目的最后,市民代表刘超杰提出:普通高中也是广大市民十分关心的内容,所以想了解舟山近年来一直在实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改革,这方面工作的推进情况怎样?

陈局长回应:这几年市教育局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是“练内功”。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学校创建,提升办学内涵。2024年舟山中学、南海实验高中获评省现代化高中,实现零的突破。二是落实普通高中新课改,实现“四类样本”全覆盖,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建立科创新苗跨学段合作培养长效机制,提升学优生培养能力。然后是“借外力”。建立完善高中深度交流合作机制,实现我市普通高中与市外优质高中“一对一”结对全覆盖,加强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借力提升教育品质。总的来说,通过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我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如何让每个孩子们

都能够享受

优质均衡的教育

如何让教育发挥

启蒙培智育人择才的作用

是下到民众个体

上到国家社会

都殷切关心

永不过时的热点议题

期待舟山的教育工作

能够越来越完善

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共美其美、人人出彩

人才资源成为

推动舟山建设现场海洋城市

的主力军


采编:吉生

视频:靖文、小丽

部分图片来源:舟山教育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