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高雅洁
2月12日,青岛市市南区召开2025年教育工作会议。2025年,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体育工作将聚焦思政课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评价四项改革,强化高水平队伍建设、高质量教科研引领、高效能教育治理三项保障,实施“学前普惠发展、学生素养提升、教育服务提升、教育融合开放和全民健身品质提升”五大行动,以推进教育强区建设。
在2025年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南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焦淑军总结2024年教育工作成果,同时,部署2025年教育工作安排。2024年,市南区教育体育事业呈现出量质齐升、优质均衡的良好发展局面。一年来,市南区优质教育资源更加充足,学生培养成果更加显著,教育服务民生更加有效。
会上明确了2025年市南区教育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聚焦思政课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评价四项改革,强化高水平队伍建设、高质量教科研引领、高效能教育治理三项保障,实施“学前普惠发展、学生素养提升、教育服务提升、教育融合开放和全民健身品质提升”五大行动,加快构建新时代“最优教育在市南”高质量发展体系,全面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市南教育。
焦淑军现场强调,市南区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扩大教育品牌辐射”“聚力推进‘两力’工程,建设卓越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促进学生内涵发展”“提高服务保障水平,深化惠民利民实效”这些方面上下功夫。
市南区将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推动4个融合型、10个聚合型教育集团提档升级;加强幼小初高大学段衔接贯通培养,锚定让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变成“强校”的目标,强化强校提质校联合教研;推动学前普惠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深化联盟办园,加强幼小科学衔接和游戏活动研究;探索推进托幼一体化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规范幼儿园托班管理和托幼衔接机制。
构建具有市南特色的“榜样浸润”思政一体化课程体系,打造“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一体化思政育人模式,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小学中、高年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推行学生体质增强计划,深化落实“每天校内两小时体育锻炼”,力争实现全区“体育技能链”合格率提高至95%,体质监测优良率初中和小学阶段均提升3个百分点,100%幼儿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全覆盖;推进青岛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推进1所国家级、4所市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强化“教联体”协同育人,因地制宜建立区、校两级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并落实“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间周一次心理健康课”的要求。
此外,提升为民办实事质效,做好51中、7中搬迁及学校(幼儿园)加固改造等工作,做好中小学校园运动场地更新、体育健身设施完善、国家级体育赛事筹备等工作。强化教育服务水平,继续优化课后服务平台管理,推动数字化学习普及,深化“慧助银龄”惠民工程,大力推广“智学市南”智慧学习,构建人人皆学、人人能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