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金融领域职务犯罪1100余人、国企职务犯罪2819人、能源领域职务犯罪450人、基建工程领域职务犯罪1300余人,同比均有较大幅度上升。”2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在做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最高检厅长访谈时介绍了检察机关协同整治重点领域腐败问题的成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
张晓津表示,检察机关坚持把协同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作为服务反腐败工作大局的重要方式,立足检察职能,强化工作协同,助力深化整治相关重点领域腐败问题。“2024年检察机关相关办案数据均有上升,体现了协同整治成效。”张晓津说,通过案件的办理,进一步传导了依法坚决整治相关领域腐败的信号。
据了解,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起诉了国家开发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周清玉、王用生、李吉平;中国工商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张红力;中石油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原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徐文荣;中海油原党组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李勇;新华人寿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全等,办理了一批重大案件。
“我们结合240余件金融领域重点案件开展了专项分析。”张晓津表示,这类案件以受贿为主,并伴发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洗钱等犯罪。对此,检察机关提出了加大打击力度、坚持贪贿和渎职并处、统筹全链条监管等意见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据介绍,针对重点领域新型、隐性腐败案件多的现状,检察机关还加强对股权类受贿、理财类受贿、商业机会型受贿等疑难复杂问题研究,促进明确法律适用规则,统一执法司法标准。此外,在高质效办好案件同时,检察机关有针对性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促进加强监督管理、完善行业治理等。
据了解,2024年1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围绕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治理,共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562份。例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检察机关在办理中石油哈尔滨分公司加油站工作人员作弊套取加油款系列职务犯罪案件中,发现多家加油站管理不规范,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完善公司内部监督管理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 祁彪
编辑 郭庄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