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长安汽车一则公告引发行业强震——未来将在10万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这一决策不仅击碎了激光雷达长期固守高端市场的成本壁垒,并将这一前沿技术带入大众消费领域,为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之争注入新变量。
将激光雷达做成“白菜价”
几年前激光雷达还保持着3000-5000元的身价,就在去年,长安汽车加深与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的合作,并下了150万台激光雷达订单,选用的是去年刚发布的禾赛ATX,据相关数据显示,该激光雷达单价大约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61元)。
对比之下,纯视觉方案所采用的前置摄像头价格大约在400-600元,因此过去纯视觉方案相较于激光雷达方案在一定程度显现出成本优势。如今,这一格局将发生历史性的改变,激光雷达成本的大幅下降,与纯视觉方案之间的成本差距也进一步缩小,势必影响车企在智驾技术方向发展的选择。就像智能手机普及过程中的摄像头大战,当硬件成本进入临界点,技术路线的选择就不再是单选题。
如今激光雷达之所以能做成“白菜价”,背后是整条产业链的剧烈重构。上游氮化硅光电芯片的产能激增,让核心材料成本下降。中游MEMS固态雷达市占率实现突破,以及专用ASIC芯片市场规模的暴涨。
而下游产业应用场景也正在不断扩展,如今激光雷达不仅应用在汽车领域,还逐步推广到无人机、扫地机器人,乃至未来的仿生机器人上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就意味着激光雷达未来的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形成的"成本分摊池",正在加速激光雷达的平民化进程。
长安汽车在下一盘大棋
长安汽车把激光雷达下放到10万元级车型的车型,这个举动就像在小区门口的便利店突然卖起了米其林三星厨师做的盒饭,原本高端的配置突然变得亲民起来。实际上,长安汽车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过去激光雷达就像是汽车界的“奢侈品”,只有二三十万以上的车子才配拥有,想体验高阶智能驾驶的体验,要么得加钱买更贵的车,要么只能看看宣传片。长安这一出手,直接把智能驾驶的入场券价格砍了一半。
这么做最聪明的地方在于,长安汽车成功附加了“技术普惠者”的标签。就像手机圈的当年用性价比撕开市场,现在长安正在用科技平权改写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对于消费者而言,激光雷达的配备是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技术展示,比在发布会上吹十个新概念都管用。可以预见,再过两年,长安汽车的激光雷达将成飞品牌的一大卖点。
更关键的是,长安汽车这招既讨好了消费者,又在行业里立了flag。现在造车新势力不是在比谁的大屏多,就是在比谁的续航数字漂亮,长安汽车掀桌子换赛道,直接上激光雷达,让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品牌感受到压力。这种降维打击让长安汽车从传统车企的阵营里跳了出来,真正实现与科技感十足的造车新势力站同台竞技。
汽车网评:当激光雷达走下神坛,智能驾驶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根本转变,这场变革的深意在于:中国车企首次在核心传感器领域掌握了定义权。就像动力电池产业改写全球汽车格局的故事正在重演,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激光雷达。未来技术路线或许会走向融合,但长安汽车已经证明,真正的产业突破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要把所有选项都变成中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