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近年来摆摊热门项目,烘焙界代表舒芙蕾必须榜上有名。制作的过程有着极其疗愈的观感:质地宛如云朵,蓬松又轻盈,充满呼吸感,搭配各种口味果酱,成品非常诱人,令驻足观看的路人忍不住掏出手机扫码下单。


图源自@kavya9082

这种在街头小吃常见的舒芙蕾,其实更应该叫做日式舒芙蕾松饼,传统的舒芙蕾大家应该不陌生,它随着温度而水涨船高的形象也很出圈,是非常传统的法式甜品。


图源自@emojoie

本文目录/ content

1:舒芙蕾的前世今生:从贵族餐桌到街头小吃的蜕变

2:街头“舒芙蕾热”:为什么偏偏是它?

3:扭转风评:让舒芙蕾“好吃”又好卖

4:真实的美味才是产品长红的关键

01

舒芙蕾的前世今生:从贵族餐桌到街头小吃的蜕变

传统的法式舒芙蕾曾是餐桌上最令人期待甜点,蛋白打发需绝对均匀,烘烤需精准控温,打发均匀的蛋白,在烘烤后逐渐膨胀,出炉后必须快速上桌,否则会像泄气的皮球一样塌陷。这种转瞬即逝的美味,恰如法式浪漫,慵懒又精致。


图源自TABELO-GLe souffle

舒芙蕾在日本经历了二次改造:加入低筋面粉增加支撑性,改用平底锅慢煎替代烤箱,日式舒芙蕾松饼从此诞生。改良后的版本不仅延缓了塌陷时间,还能叠加奶油、水果、冰淇淋等配料。和传统舒芙蕾相比,日式松饼版本的舒芙蕾的容错率更高。


首尔街头的煎饼咖啡馆Honeste Pancake。慕名而来的情侣在候位区等待着限时上演的甜蜜剧场。恋人的耳语都沉淀在精致甜品中。图源自@reddit

日式舒芙蕾松饼的流行,与日韩地区独特的消费场景和饮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首尔的快节奏生活,也需要一份高颜值的下午茶调味。这间梨花女子大学附近的咖啡馆dear my love,将舒芙蕾下午茶做到了极致,从饮品到点心都散发出独特的韩式清新。

日韩的下午茶文化深受西方影响,但更注重与本土口味融合。日式舒芙蕾松饼凭借空气感口感和在地配料,搭配酸奶、抹茶、黑糖珍珠等亚洲风味元素,既保留了法式的轻盈,又符合本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成为咖啡厅、茶室的招牌单品。


日本超人气星乃珈琲店HOSHINO COFFEE将舒芙蕾与和风元素结合,推出红豆、栗子等口味,并搭配特调酱汁,使其成为下午茶套餐的核心单品。

其次是早午餐场景的跨界融合。在日韩,舒芙蕾也被纳入早午餐菜单,通过咸甜口味的平衡设计打破传统界限,进行主菜化改造:蘑菇培根、鲑鱼菠菜等咸味舒芙蕾,搭配沙拉和咖啡,成为轻食早午餐的代表。


咸甜兼备的搭配创意,Benizuru的培根太阳蛋舒芙蕾。既可作为早午餐主菜,也可作下午茶点心。

02

街头“舒芙蕾热”:为什么偏偏是它?

从桌边到路边,舒芙蕾为何成为摆摊热门项目?

舒芙蕾的先天优势:从“基因”碾压竞品

首先是舒芙蕾产品的视觉差异化,自带流量密码。在清一色的煎饼、烤肠小吃街中,舒芙蕾的制作过程宛如一场微型街头表演:打发的蛋白霜如雪堆般绵密,面糊在锅中缓慢膨胀,最后淋酱时诱人的流动感,这种“看得见的美味”天然适配短视频传播。


图源自@NickDiGiovanni

和其它项目对比,舒芙蕾成本虽略高,却能卖出15-25元的价格。更重要的是,舒芙蕾的创作空间更大——淋上果酱、点缀新鲜草莓即可包装成“轻奢甜品”,这种低成本所实现的高颜值是其他小吃难以实现的。

相较于需要揉面发酵的欧包、讲究裱花技艺的蛋糕等烘焙品类,舒芙蕾对场地设备的要求极低,核心工艺仅需掌握蛋白打发与火候控制两个关键环节。这种低门槛、低投入的特性,使其成为小微餐饮创业者的优选项目。


社交平台关于#舒芙蕾摆摊话题,就有超过三百万浏览量

而当舒芙蕾松饼走上街头,也打破了传统饮食文化中“品类与场景绑定”的固定思维——就像牛排既可以属于米其林餐厅的优雅餐盘,也能在夜市铁板上滋滋作响。

舒芙蕾存在的多元场景,是一场关于如何将“高级感”融入日常生活的实验即使是最基础的甜品,也能通过场景重构在市场中找到新的位置。舒芙蕾们从餐厅走向街头,说明消费者也很愿意为“体验效率比”付费,用更少的价格实现“平替精致感”。


图源自tabelog-FLIPPER'S Shibuya Ten

将餐桌上的精致烘焙品转移成街头的烟火气,这种模式正在被复制:华夫饼(用华夫饼机压预制冷冻面团)、泡芙(预拌粉+填充馅料)等品类的涌现,都印证了“简单食材+街头效率”的可行性。

03

扭转风评:让舒芙蕾“好吃”又好卖

尽管舒芙蕾松饼降低了技术门槛,但市场表现似乎正在陷入怪圈:短视频带火的摊位,关于它的吐槽屡见不鲜:“排队半小时拿到手,像在吃湿哒哒的海绵蛋糕。”过度依赖视觉营销导致期待值虚高,而实际口感受到温度、原料等因素影响极大。


关键字下关于舒芙蕾口味的争议不断

即便是专门店和连锁品牌,不同分店的品质也参差不齐。出品稳定性难把控似乎成为这种现烤品类的最大难点。

而在20-30元价格带,舒芙蕾需直面提拉米苏、巴斯克蛋糕等成熟品类的竞争。更尴尬的是,它既没那么“正统”吸引甜品脑袋们,又不如鸡蛋仔、车轮饼等街头小吃便捷亲民。

出餐速度慢,难以满足高峰期需求,是舒芙蕾在街头场景下面临的另一大痛点。一份舒芙蕾的完成至少需要5-8分钟。在客流高峰期,摊主往往面临“排队时间长、顾客流失率高”的两难局面。

大多数摊主依赖现成配方和原料,产品高度雷同:原味、抹茶、巧克力,搭配奶油和罐头水果。消费者很快审美疲劳,复购率下降。此外路边摊受环境限制,温度、湿度难以控制,导致成品时好时坏。

再来看看专卖店是怎样玩转舒芙蕾的?

Flipper's——把仪式感做到极致


东京神店Flipper's用“现点现做+透明厨房”构建体验壁垒。每份松饼需等待10来分钟,但顾客可透过玻璃窗观赏面糊膨胀的治愈过程,成功将等待转化为观赏体验。

图源自flippersus官网

FUWAFUWA——品类破圈新思路


舒芙蕾品牌FUWAFUWA则专注于无添加糖和低糖走健康路线,主张使用最优质的原料和新鲜水果,在国内的分店中,它们还与中式元素结合,推出中国大陆限定的芋泥麻薯口味,搭配其它茶元素的产品,客单价提升至68元,还仍能保持高复购率。


04

真实的美味才是产品长红的关键

未来烘焙赛道的赢家,或许正是那些懂得如何把法式浪漫装进塑料袋,同时让烟火气与精致感共存的人。

而当消费者逐渐厌倦“为拍照而吃”的伪需求。舒芙蕾的突围之路恰恰在于回归本质——它不必做永恒的网红,而应成为经得起咀嚼的日常浪漫。毕竟,能征服味蕾的,从来不是转瞬即逝的蓬松,而是落胃的真实幸福感。


香港百年老店太平馆餐厅的巨大舒芙蕾,许多顾客为了一览它的巨大而前来“朝圣”。传统的法式舒芙蕾并没有因为易塌陷的缺点而消亡,它仍存在于许多餐厅继续诠释法式浪漫。

从“打卡出片”到“情绪价值”,升级“软实力”固然很重要,它决定了一个产品能被多少人看见。但“硬实力”才是一个产品能够长久存在的根本。例如,引进恒温煎烤设备推动美味玄学晋升为标准化、风味的创新和改良、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对市场反馈的快速响应,都是保持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将“软实力”与“硬实力”强强结合,才能让单品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长期支持。

▲从倒闭到重生,宜芝多如何逆风翻盘?

▲全网直播+全民票选!现象级赛事,中华料理面包大赛招募令,选手招募倒计时!

▲全面封杀!你吃的面包即将发生巨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