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说得很清楚,这是一个猜想,不是赌局。我可没有董小姐那样的豪气,一出手就要赌十亿。

如果在一年前这个时候,小米汽车尚未上市,借我十个胆我都不敢写出这样欠抽的标题,但今年的此时此刻,我有点胆肥了。

先说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

马斯克现在的身份有点模糊,究竟是官还是商,很难说清。换成大清的说法,他既是红顶商人,又是上书房行走......我个人觉得他现在有点“官商纠结”。

身份拎不清不要紧,数字不会说谎。

特斯拉1月份在中国销量下降11%,而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1%,大佬比亚迪的销量飙升48%。

在对新能源汽车比较友好的欧洲,如德国、法国、瑞典、挪威等地,特斯拉销售也大幅下滑。在美国加州,民主党的大本营,Model 3暴跌36%。

作为老板的他可不管这些,他正忙着带领自己的政府效率委员会到处裁人,“裁员滚滚”。特别是专门帮美国纳税人在全球大手大脚花钱的“国际开发署”,被裁员97%。

他这样搞下去,不知道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会不会把“效率委员会”也裁掉……或者他自己被“效率委员会”裁掉。

你看,一说起马斯克就跑偏,偏到政圈里去了。商圈他还玩不玩?特斯拉他还管不管?

他真不上心。

再说雷军和小米汽车。

2024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为178.9万辆,比亚迪为427.2万辆,其中纯电车176.5万辆,与特斯拉相差不足3万辆。

2025年比亚迪纯电超越特斯拉几无悬念。

现在我心目中最大的悬念是:小米汽车还要几年超过特斯拉。

小米2024年销售13.5万辆,看起来跟特斯拉差距还很大,连人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小米步子迈得大......迈得大,还扯不到蛋,这就是小米厉害的地方。

具体来说,小米有两个巨大的优势,第一是有雷军,这个优势就不用多说了吧,雷总说要赌上自己全部的身家造车,雷军all in,还是有很大胜算的;第二是小米命好,出身在中国,中国就是新能源车的风口,小米不起飞都很难。

所谓风口,本质就是成熟的产业链。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特斯拉上海工厂2024年产量占其全球交付量的一半,雷克萨斯纯电车已官宣落户上海——中国是新能源车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基于以上两大优势,小米五年内追上特斯拉的销量,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法国的小米不一定,韩国的小米不一定,但中国的小米很可能。

即使小米五年内追不上特斯拉我也不失落,特斯拉一定会被中国电车军团压得喘不过气来。

特斯拉最引以为豪的是智驾系统FSD,但中国政府对数据隐私有严格的管控,不允许特斯拉将从车辆收集的视频数据传输到国外用于训练模型。特斯拉的FSD何时落地、如何落地还存在变数。

小米也许诸多方面都处在追赶状态,但要注意一个基本事实:小米在汽车这一块还没有祭出他的杀手锏,价格。如果小米推出小米汽车青春版,或者干脆搞出一款红米汽车,把性价比做到极致,小米跑量比谁都狠。

哪一天看到马斯克亲自给特斯拉裁员 ,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最后说说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特别是大规模制造方面的优势,目前完全看不到对手。美国想搞制造业回流,不过是竞选时给选民提供的一点情绪价值罢了。

制造业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也离不开吃苦耐操的人,还要有巨大的单一市场作为基本盘,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的,只有中国。

特别是最低时薪这一块,老美是7.25-15.74美元,中国是2.5-3.5美元。这个巨大的鸿沟注定是我们的巨大优势。

老实说,这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优势,但也是客观存在的优势。刘强东他老家那边常把“挣钱”说成“苦钱”,说到点子上去了。

苦归苦,总归能搞到一点钱。

苦钱是我们制造业独特的优势,把这个秘密打印出来免费散发,别人也学不去。

不是自我膨胀,只要不自己给自己使绊子,中国制造也许还能霸榜全球两百年。

......两百年后,世界就习惯了。

老美最近内政大乱,大乱未必能带来大治——这是老美送给我们的大礼包,不笑纳都不好意思。

他们抓紧闹,我们抓紧造。

小米追赶特斯拉,不过是中美两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至于已经一骑绝尘的比亚迪,已经成为了特斯拉巨大的心理阴影。


图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