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林峰

红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是我国最大的哈尼族聚居县。红河县人民法院甲寅人民法庭坐落于有着“世界哈尼第一大寨”之称的长街古宴发源地甲寅镇,法庭辖区内有全国面积最大的连片哈尼梯田——撒玛坝梯田,聚居着哈尼族、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近年来,甲寅法庭通过党建引领,强化司法服务,切实维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守护千年梯田的安宁提供司法支撑和服务。

家门口的“解忧杂货铺”

“他家的田坝本来就有问题,田坝挡墙损毁不是我们挖塌的,我们不赔!”周某处激动地说。

原来,周某然与周某处家的水田相连。2024年2月,周某处对自家水田进行修缮,准备填平与原告水田1米的高差。修缮过程中,挖掘机造成周某然水田的挡墙受损,经多次劝阻无效,周某处坚持施工。同年3月,周某然的田坝挡墙倒塌,周某然要求周某处赔偿损失。双方因此争吵不休,诉至甲寅法庭。

甲寅法庭法官了解该案情况后,认为如果通过司法鉴定程序,既耗时耗力,又难以促成案结事了,遂提出通过实地勘验,开展协商调解。之后,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前往争议水田现场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用哈尼语与双方当事人就争议问题详细沟通,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感谢法官!以前我以为去法庭办事很烦琐,没想到法官还能‘上门服务’,实实在在为我们解决了问题,给法庭和法官点个‘赞’!”周某然感激地说。

据了解,甲寅法庭以“农耕生态法庭”为切入点,优化人力资源,以民族法官、年轻力量为主导,增强“法庭法官”“法庭书记员”荣誉感,充实壮大法庭力量。整合成立法庭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窗口,以“支部做实,党员落实,工作压实”党建“三实”,努力锻造一支扎根基层、奋斗在一线的法院铁军。

与此同时,甲寅法庭拓展纠纷解决方式,建立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利用数字赋能法庭,推进29个“共享法庭”进乡村,通过“一根线、一块屏、一终端”,整合多种解纷力量,为村委会的调解提供专业指导,促进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取得良好效果。

巧解群众“千千结”

“哈尼哈巴”是独具特色的哈尼古歌的统称,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甲寅法庭下辖两镇两乡,辖区多为哈尼族群众。为更好地化解矛盾,该法庭成立了“哈尼哈巴调解室”。甲寅法庭将口耳相传的哈尼古歌智慧运用到矛盾纠纷化解中,将边疆民族文化和“枫桥式经验”结合,用“情、理、法”引导群众化解矛盾。据了解,“哈尼哈巴调解室”聘请了21名传唱“哈尼哈巴”的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乡贤族老作为特邀人民调解员,发挥他们懂风俗、晓民意的特长,达到“1+1>2”的效果,实现息诉止争。


2024年1月2日,云南省红河县人民法院甲寅人民法庭干警在“哈尼哈巴调解室”为群众调解纠纷 供图 云南省红河县人民法院

“我不同意!这块土地本就归我家所有,这几年原告无理取闹,就是欺负我家!”钱大娘情绪激动地说道。

原来,钱大娘的丈夫和原告李某是堂兄弟,两家也是邻居。钱大娘的丈夫已去世多年。2003年,李某翻建房屋并登记了房屋产权,在过道一侧设置用水、排水设施。2023年,钱大娘为了给两个儿子盖房子,在过道上设置栏杆、堆放建筑材料,影响了李某家的正常生活。为此,双方争执不下,经村委会、司法所多次调解,两家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矛盾越来越深,李某遂将钱大娘诉至甲寅法庭。

甲寅法庭法官了解案情后,认为单纯的判决难以解决双方的矛盾,专门邀请“哈尼哈巴调解室”调解员参与调解。“朋友百人少,仇人一人多……”调解员从一句哈尼古谚语展开调解,兼顾双方权利义务,平衡情理与法理。经过法庭办案团队和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达成合意,共同使用和管理过道。

法润民心解疑惑

“法官,我要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我在你们的宣传视频上看到,被丈夫打了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2024年8月19日,遭受家暴的李某抽来到甲寅法庭求助。法庭干警耐心地听取了李某抽的诉求,并指导她书写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书。次日,法庭干警驱车赶到被申请人居住地向其送达文书材料,并开展法律释明和批评教育。

据了解,自2022年4月起,甲寅法庭用“乡音土话”开展“哈尼法官说”双语普法活动,利用互动式、点单式、服务式传播法律知识,以民生“小案例”阐释法律“大道理”。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法庭已推出“哈尼法官说”58期,总点击量达27.15万人次。

为打通法律法规与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甲寅法庭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载体,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息息相关的事例,宣讲群众需要的环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婚姻家庭等方面法律知识,有效增强了民族群众的法治获得感、认同感。

与此同时,甲寅法庭加强开展巡回审理,靶向强化以案释法。甲寅法庭选取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等典型案例,通过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让百姓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感,让司法更好地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此外,甲寅法庭还在“开秧门”“仰阿娜”“火把节”等重大节假日开展旅游巡回审判工作,保障游客权益,营造安全有序、和谐稳定的旅游法治环境。

“要让群众身临其境感受法、知行合一运用法,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律意识。”红河法院院长纪文阜表示,甲寅法庭始终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践行人民至上,秉公正守初心,绘就和美乡村新“枫”景。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2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0期

编辑/孙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