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蛇口渔二村的开丁节热闹非凡,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感受,真的太震撼了!村民的热情好客更是让我这个外地人心里暖暖地。”来自深圳福田的王女士在参加完蛇口渔二村“开丁节”活动后难掩激动地说道。
2月10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三,南山区蛇口街道渔二村张灯结彩,醒狮腾跃,2025年"开丁节"在传承四百余年的古韵中拉开帷幕。作为深圳市唯一的岁时节令类非遗项目,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吸引了中外居民逾千人参与,社区巷道间飘散的"开丁茶"香气与欢快的锣鼓声交织,绘就出一幅"老传统邂逅新时代"的生动图景。
一碗茶汤连四海 新生礼俗蕴乡情
在村中祠堂前,理事会成员庄重诵读年度新生儿名录。15名2024年诞生的渔家儿女在父母怀抱中接受传统祝福,象征家族传承的丁席、灯笼与满载心意的丁酒依次传递。当新生代代表为醒狮点睛时,稚嫩的小手触碰鎏金朱笔的刹那,传统与现代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随后的非遗大巡游中,麒麟舞、渔歌对唱等节目轮番登场,展现着渔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巷道深处,"开丁茶"的馥郁香气成为最动人的文化使者。这道由十二种食材精制的传统美食,见证着渔二村从"生男挂灯"到"生女同庆"的观念变迁。蛇口外籍居民克琳娜捧着青花瓷碗惊喜道:"食材的丰富层次像极了蛇口的多元文化,每口都能尝到不同的惊喜,让我强烈感受到蛇口的温暖和凝聚力。"
当天,深晚记者走进村里,见到村民站在自家门口,脸上挂着真诚灿烂的笑容,热情地向过往游客和附近居民招手,邀请大家一同品尝开丁茶,共享节日欢乐。开丁茶与丁菜是开丁节的标志性元素,蕴含着添丁添财的美好寓意。
渔二村村民周先生一边忙碌招呼着大家,一边介绍:“我们从汕尾海丰迁徙到深圳,就把这个习俗带了过来。现在,开丁节作为深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年都有很多附近的居民与市民游客朋友慕名而来和我们一同过节,特别热闹!”在周先生的热情邀请下,不少原本只是路过的人也欣然坐下来,品尝这充满寓意的开丁茶。
第一次来到渔二村的游客王女士手捧着热气腾腾的开丁茶,穿梭在人群中,眼中满是新奇与喜悦,她说道:“朋友一直跟我提及开丁节的热闹场景,这次终于得偿所愿。刚到这里,他们热情地邀请我进屋喝茶,那亲切的态度瞬间消除了我作为游客的陌生感。”
据统计,活动当天逾3000碗茶汤被分享,香港同乡会代表与深港青年围坐品茗的场景,更成为深港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
非遗活化出新彩 文化赋能向未来
村口新落成的非遗文化墙上,光影技术重现着渔家先辈扬帆出海的场景;不远处,开丁节主题文创市集吸引年轻人驻足。在蛇口渔二实业董事长、“开丁节”传承人徐业竹看来,“开丁节”已成为全村居民共同欢庆的盛大节日,它见证了渔二村的发展历程,也成为维系乡情亲情的重要纽带。
节庆的热闹声浪中,渔二村的蜕变画卷正徐徐展开。与城中村一街之隔的渔二村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未来这里将崛起的一座现代化综合体。而未更新部分的整治提升项目也稳步推进,致力于打造富有蛇口渔文化特色的美好生活社区。文化学者指出,这种"微更新+活态传承"的模式,使城中村既留住乡愁记忆,又焕发新生机。
如今,“开丁节”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韵味,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蛇口街道积极推动“开丁节”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推进实施渔二村城中村综合治理,镌刻推陈出新的“原生态”肌理,持续为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注入新内涵,将“开丁节”打造成蛇口特色节日文化品牌。未来,蛇口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辖区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把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为提升蛇口人文底蕴、人文品位助力添彩。
从渔舟唱晚到湾区潮涌,蛇口渔二村的年轮里镌刻着深圳特区的成长密码。当开丁节的灯笼次第点亮,照见的不仅是家族薪火相传的温暖,更映照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之路。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个新生儿的啼哭都是文化传承的接力,每一碗共享的茶汤都在续写开放包容的新篇。
深圳晚报记者 谢启宗 实习生 杜若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