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壁》里有一段话颇为精妙: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俗话说,万事万物,不过于心。

一个人只有保证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修炼出强大的内心,才能够抵抗出世界所有的诱惑、躁动、不安、迷茫。

修炼好自己的内心,安顿好自己的命运,足够包容,足够谦虚,足够平静,足够从容。

最后,才能够活得更加踏实,过得更加自在,也能更松弛,更有希望地过好余生。



修一颗包容心

古往今来,那些活得包容的人,才是真正有福气的人。

其实,你包容别人,别人就会大概率包容你,最终,因为自己的人品过关,自然能够吸引到更多同频的人。

然后,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自然也就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让自己活得更加顺心,更加顺利。

而且,一个内心足够包容的人,心也就足够大,因为他们能够容纳更多的事,或者说更懂得如何稀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

这样下来,面对生活一时的不顺,以及其他的一些苦恼,自己都能够学会放下,忘记。

然后,情绪也好,心态也罢,也能够变得更加顺畅。

最后,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那么烦恼没了,压力少了,身体自然健康。

朱熹曾说: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所以,学会包容,学会理解,要相信谦让,退让的力量,更要明白忍让的智慧。

最终,心宽体胖,避免了傲慢自大,懂得了宽容的力量。

正如《家诫要言》有云: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所以最终,自己就能够过得更加的洒脱,更加的自在,也更加的满足。

修一颗平常心

在这个世道,没有什么事情是新鲜的。

所谓的新鲜,不过是后来的人,觉得没见过罢了。

说白了,人的活法,反反复复,不过如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活着,就像海浪一样,后浪总是紧追着前浪。

古往今来,哪怕有再多再大的热点,都不过是关于人的。

所以,只要我们对事情有足够的了解,足够高的认知,自然会觉得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于是,对于生活所经历的一切,也就没有必要见怪了。

实际上,人这辈子,过来过去,怎么过,怎么选,其实差别不大。

但是,在这种差别不大的差别里,其实也的确存在一些肉眼可见的差别。

这种差别,就在于一个人的心境。

心境高的人,对事物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更加通透的了解。

当然,因为更通透,也的确有了觉醒,所以自然会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有了一颗平常心。

毕竟对于这些人来说,每个人活着,都有不容易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人活着,关键是要让自己少一些遗憾,多一些自我满足。

显然,要想做到这一方面,并不容易,

弘一大师讲: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

因此,多一点修炼自己,带着一种空杯的心态,带着一颗平常心,平静平淡,平和平气对待生活。

最终,反而能够让自己变得更有涵养,甚至是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美满。

修心,修心

王阳明说: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

真正有远见的人,或者说真正希望能够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人,一定是懂得不断去修炼自己的内心的。

实际上,修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抚慰自己的心灵,安顿自己的灵魂,锻造自己的人格,打造自己的实力。

说白了,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心境界修炼出来,把自己的潜能和天赋挖掘出来。

最后,靠自己,也能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获取幸福,得到快乐,也真正能够满足自己的内心,以及精神的需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