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灿烂辉煌,熠熠生辉,这些都是前代诗人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了宋词,宋朝也有很多精美好诗,比如本文中这6首山水诗,别具一格,蕴含深意,水平不逊色于经典唐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第1首 南宋范成大的《步入衡山》
应有人家往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这是一首很精彩的山水诗,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从吴郡到广西桂林任职,当他路过湖南,2月份游览南岳衡山时写下这首诗。
此诗是登山纪游之作,表现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用语自然平实,风格清秀,意境淡雅,蕴含深意。
第2首 南宋杨万里的《宿灵鹫禅寺》
初疑夜雨忽朝晴,
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
在山做得许多声。
这首诗很有深意,是杨万里于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归故乡吉水的途中所作,当时他投宿于灵鹫禅寺。
此诗看似写山水,实则托物言志,意在讽刺当时一些士子在野时发表政见慷慨激昂,等到入朝为官则如同泉水流至前溪竟无半点言语,借此鞭笞那些见风使舵、没有官德的人。
全诗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巧妙,笔调幽默轻快,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佳作。
第3首 南宋朱熹的《水口行舟》其一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朱熹是南宋“道学”大师,南宋庆元元年韩胄擅权,斥“道学” 为“伪学”,右丞相赵汝愚被罢职。次年朱熹被削职,再过一年赵汝愚、朱熹等59人被列入“伪学党”,通缉在案。
此时朱熹和他的学生黄千、林用中等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触景感时而写此诗。
此诗通过水口行舟这件小事,表达了面对风雨的坦然及对青山绿树经历风雨而依旧的赞叹,诗意地抒发诗人舟行江上复杂情感,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在逆境中的达观态度,虽然他身处逆境,仍能以平常心面对现实,坚定信念。
第4首 南宋朱熹的《水口行舟》其二
郁郁层峦夹岸青,
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
鶗鴃两山相对鸣。
这首诗紧承前一首,对比色彩明显,前两句写静,山水寂寞,绿树葱翠;后两句写动,小舟冲破烟波,杜鹃应答酬和,富有诗意。
情景交融中隐示了诗人心情从恬静到激动的过程,此诗不单独停留在写景上,而是蕴含深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第5首 南宋张栻的《城南杂咏 石濑》
流泉自清写,
触石短长鸣。
穷年竹根底,
和我读书声。
这首山水诗通过描绘流泉、石头、竹林和读书声等元素,展现了一个清幽雅致、和谐共生的画面。
作者以自然为背景,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全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6首 南宋王质的《山行即事》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这首诗运用了精彩的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夏日风雨晴晦图,构思精巧,景美情浓,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全诗不着一“行”字,但山行途中的经历、见闻和感觉被诗人以轻爽流畅的笔墨描写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毫无疑问是南宋不可多得的山水诗佳作。
南宋很精彩的6首山水诗分享完了,这些诗看似写“山水”,实则蕴含深意,这是宋诗的显著特点,是我们品读诗词时尤其应该注意的。
朋友们,文中这些诗水平如何?读了这些诗有何感想?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