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翟芳雪

编辑 高宇雷

在一场事先张扬的智驾发布会前后,比亚迪与竞争对手已经展开厮杀。

不论是先比亚迪一天,官宣今年8月将在10万元级别车型上搭载激光雷达的长安;还是先比亚迪几个小时,宣布将在15万元内搭载激光雷达和城区智驾的零跑,如今看来都是只一种防御姿态的“抢跑”。

2月10日晚上,在比亚迪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重磅宣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比亚迪旗下10万元级以上车型全系搭载,10万元以下车型多数搭载,加配不加价。其中天神之眼 C首批上市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智驾版海鸥的售价已下探到6.98万元。


此外,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介绍,比亚迪“璇玑架构”全面接入DeepSeek。

目前,比亚迪的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天神之眼”主要分为3个版本:天神之眼 A(三激光雷达 DiPilot 600),算力要求最高,标识颜色为金色,包括 3 颗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仰望上;天神之眼 B(双激光雷达 DiPilot 300),标识颜色为红色,包括 1 颗或 2 颗激光雷达,主要搭载在比亚迪、腾势品牌;天神之眼 C(三目视觉 DiPilot 100),标识颜色为蓝色,算力要求最低,但也能实现高速、城市快速路上的导航辅助驾驶。

发布会后的第二天,2月11日,比亚迪股份早盘大涨超3%,最高报345港元,创出港股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港股市值3722亿港元。

即使市场预期一路走高,比亚迪下放智驾所面临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为何比亚迪要把智驾价格打下来?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本质是一场规则制定权争夺战。通过技术下沉重构行业标准、成本优势挤压竞争空间、数据闭环建立迭代壁垒,比亚迪成功将智驾从“差异化卖点”转化为“基础设施”,迫使竞争对手在自身划定的赛道内应对。

长安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ALC(Auto Lane Change,自动变道辅助系统)乘用车装车率仅为 7.9%,且大部分搭载于 24 万以上的产品。

在这轮“全民智驾”的口号打响之前,智驾车型基本在20万元以上,15万元级市场基本只有小鹏MONA M03配上了口碑不错的智驾,华为系最具性价比的深蓝S07乾崑智驾版也在18万元以上。


在这场对“智驾高端化”的围猎中,华为系智驾很快就做出了回应。2月11日,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发布微博称:“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

比亚迪的规模效应是“全民智驾”的基础。

首先,依托超440万辆智能驾驶车型的实时数据积累,比亚迪构建起了规模庞大的车云数据库体系。根据发布会披露,截至2025年2月,比亚迪的智驾行驶里程超37亿公里,覆盖全国99%以上道路场景;AEB主动刹车触发次数超277万次,积累复杂工况样本量居行业首位;每月新增数十万条数据,通过云端持续优化算法模型。

王传福比喻称:“如果一辆车的数据是一滴水,比亚迪就拥有一片海。”

比亚迪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驾驶研发团队:研发工程师总数超11万人,其中专注智驾领域工程师超5000人;自建AI超算中心,算力规模达508TOPS(双Orin-X芯片),支持端到端大模型训练。

规模化生产能力保障了比亚迪智驾技术的快速落地与成本控制。2024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0万辆,连续多年稳居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榜首。比亚迪拥有9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规划超400万辆,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全球领先。

据晚点Auto报道,接近比亚迪的人士说,天神之眼 C 平台的软硬件方案成本在 4000 元左右,多位智驾行业人士认为这一价格低于业内平均水平,随着大规模量产和供应商竞价,成本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比亚迪的优势已经形成闭环效应:海量数据驱动算法迭代→智驾团队实现技术突破→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比亚迪的入场让智驾进入以量搏量的战场。


为了全民智驾上车,比亚迪要克服全面的困难

在“全民智驾”的欢呼与狂欢后,冷静下来,比亚迪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

首先是盈利问题。尽管有消息称其软硬件方案成本已经降至 4000 元,但根据易车榜及财报计算出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约为8500元,这样一来其利润还剩多少可以压缩的空间?

根据比亚迪2024年半年报,其研发投入达201.77亿元,同比增长41.64%,远超同期136.31亿元的净利润。而未来计划投入的千亿级智驾研发将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若低价车型销量无法快速提升以摊薄研发成本,可能导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承压。

从债务上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总负债达5316.33亿元,资产负债率77%。虽然其负债以经营性无息负债为主(占比超90%),但大规模智驾研发需要持续资本开支。若未来融资环境收紧或销售回款放缓,可能导致有息负债比例上升,推高财务费用。

另外,智驾上车后,后续的OTA也是个问题。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比亚迪车主发文抱怨:“比亚迪所谓的终身免费OTA=终身免OTA,别期待坪山雅迪给你升级,大部分基本不管”、“比亚迪车机万年不OTA,好不容易更新一次还是偷油”、“比亚迪OTA全靠换车,交钱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被抛弃”……

在车质网上,关于比亚迪“车机升级承诺未兑现”、“强制OTA升级”等投诉出现在列表中。


比亚迪庞大的体系注定了批量OTA的困难。这次比亚迪要全系搭载高阶智驾,单是天神之眼C的上市车型就有21款,在实现量产上就是一个大工程,后续应对不同车型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进行功能迭代等,又要经过非常庞杂的工序。

此外,在发布会上王传福直言供应商的供给不够,如果供应给够会有更多车型搭载智驾系统,并呼吁供应商提高产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