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 程明辉 尚明桢
鲁岗镇康寨村灌渠通上黄河水。人民网 程明辉摄
春节刚过,春意渐浓。豫北平原的新乡市封丘县,麦田里泥土解冻的簌簌声与黄河水的欢歌声交织成春耕序曲。
2月10日,随着陈桥镇引黄闸门徐徐开启,浑厚的黄河水如金色绸缎般铺展开来,沿着新疏浚的“黄金水道”奔涌向前,浸润着这片千年农耕热土。
河南省封丘县鲁岗镇康寨村村民石秀业在田间浇麦子。人民网 程明辉摄
“可算把黄河水盼来了!”在鲁岗镇康寨村地头,村民石秀业掬起一捧河水,水珠顺着指缝滑落,在晨光里折射出细碎的金芒。他身后,汩汩清流正顺着电动水泵涌入麦田。“往年这个时候,村道上挤满了抽水机,输水带像长蛇阵扯出几十米,拖拉机一过就爆管。现在闸门一开,黄河水自己‘跑’到田里,浇一亩地成本不到五块钱!”老石黝黑的脸上浮起笑意,身后返青的麦苗正舒展着新叶。
这场“水到渠成”的嬗变,源自封丘县的“沟渠连通”工程。2024年寒冬,封丘县委书记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各村的诉求,19个乡镇的水利突击队顶着朔风开挖沟渠,各乡镇长的胶靴上沾着不同河段的淤泥,GPS定位仪的红点在卫星图上织就了“水网神经”。
“通过‘清脉通络’,有效打通了‘旱能浇、涝能排、洪能防’的‘最后一米’,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水利根基。”封丘县水利局局长李付峰指着纵横交错的沟渠图说。如今,1579公里“毛细血管”重焕生机,4700亩被侵占的沟渠土地重见天日,715处涵管如银链般串起一片片沃野。
沉沙池进口闸。人民网 程明辉摄
据了解,封丘县农田“沟渠连通”工程不仅可以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减少因灾害导致的农作物损失,还彻底改善了封丘县南部乡镇沿黄却用不上黄河水的尴尬局面,让南部沿黄的9个乡镇60万亩耕地享受到了黄河水浇地的便利。
“黄河水富含有机质,比地下水更‘肥’,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封丘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闫利娜说,“预计今年能有更好的收成!”
“等麦收时你们再来,请你们吃黄河水种出来的白面馍!”石秀业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藏着质朴而又热忱的期盼。
鲁岗镇康寨村灌渠通上黄河水。人民网 程明辉摄
近期,平均每天100余万立方米的黄河水奔腾而下,不仅滋养着返青的麦苗,更悄然丰盈着地下水位。“引入黄河水灌溉,不仅惠及农业生产,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重要意义。”李付峰介绍。
临近中午,暖阳倾洒在一望无垠的沃野上,陈桥闸口水声轰鸣,麦苗随风轻摆,仿佛在向母亲河致谢——这绵延千年的哺育,正化作新时代的丰收欢歌。
荆隆宫镇东干渠引黄情况。人民网 程明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