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时间比较短,得赶紧把撂荒地图斑摸查清楚,不能耽搁村民的秋冬农业生产。”习水县隆兴镇滨江村党建指导员翁恒超介绍,2024年,隆兴镇新增耕地任务面积为1527亩,其中滨江村涉及面积173亩,且大多位于山坡上,道路狭窄崎岖,地块耕种质量较薄弱。
村民们主动帮忙清理杂草。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进入农历冬月,在习水县这片土地上,一场复耕的热潮澎湃涌起,宛如一幅幅壮丽的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近年来,习水县积极响应国家耕地保护政策,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全面开展撂荒地统筹利用,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撂荒地改造,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在隆兴镇新光村7组撂荒地的整治现场,小型挖掘机正在对撂荒地进行开荒,将杂草、藤蔓等连根拔起,对部分不平整的土地进行平整。自从挖掘机、铲车和旋耕机开上了昔日“被人遗忘”的山头,山里变得热闹起来,进山道路打通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重整“边幅”,荒地很快被修整成错落有致的土地。
新光村撂荒地图斑整治项目。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4年,隆兴镇村干部深入实地详细摸排地块现状,逐村逐户逐块开展图斑核实,精准锁定整治地块。同时通过微信群、入户宣传、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向群众普及法律、讲明道理、说清政策,增强群众耕地保护意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整改。
为深入挖掘土地潜力,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难题,习水县自然资源局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等部门精准摸排后备资源,制定工作方案,组建8个指导组、1个督导组实行分片包保、精准督导,确保责任压实、业务指导到位。截至2024年12月,习水县全面完成恢复(新增)耕地3.80万亩,其中就地恢复永久基本农田0.56万亩。
新光村撂荒地图斑整治点之一。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11月,正是抢抓冬季农闲施工的黄金期。在习水县仙源镇羊久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来回穿梭、忙而有序,乱石清理、地垄推平、积土清运……
2024年1月以来,仙源镇持续开展“边、旮、零、散”土地进行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将“低效农田”变“高产良田”。
“以前这个地方土地很肥沃,现在复耕出来,相信来年的庄稼收成会有明显效果。”仙源镇羊久村离退休老党员陈安华说。
挖掘机正忙着对土地进行平整。习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据统计,仙源镇2024年高标准农田机耕道建设项目涉及羊久村、大獐村、龙台村、骑龙村、福同村、金桥村、毛坪村,计划建设面积6702亩,项目将在2025年春耕前全面完工。
“我们及时组织召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调度会,通过开展群众座谈会、入户宣传等方式,让老百姓知晓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和好处,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仙源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罗玉勋说。
据了解,习水县耕地面积86.6万亩,其中,永久性基本农田面积55.76万亩。到2024年底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58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不少农田实现了“宜机宜耕、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罗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