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治理三期工程与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交汇处。(资料图)本报通讯员摄

山西煤长水短,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加快构建现代水网,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以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为主线,持续扩大水利投资,全力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覆盖全域的“三纵九横、八河连通”现代水网体系正加速建立。

统筹谋划 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2月5日,位于临汾市吉县的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地,导流洞出口施工支洞正在铺设路面。一辆罐车驶进道路东侧的洞中,随着汽车油门的轰鸣声,水泥倾泻而下,工人们娴熟地推平路面,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北干流河段,是“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之一,工地一边是我省的吉县,一边是陕西省宜川县。该工程是黄河水沙调控体系的核心工程和国家水网的重要节点工程,也是继2001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以来,黄河干流上又一项重大骨干水利枢纽工程。2024年7月,这项历经70年论证、20年前期的新时代保护治理黄河标志性重大工程——古贤水利枢纽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我省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海河流域上游,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完善水网建设,不仅对提升山西水资源的配置能力至关重要,更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网建设。早在2011年,我省就启动实施了山西大水网建设,历经十余年不懈奋战,四大骨干工程贯通隧洞近600公里,敷设管线约700公里,覆盖全省的水网架构初具雏形。2023年5月,省政府批复《山西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1—2035年)》,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水网建设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2023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水网建设纳入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决策部署的重点任务予以推动。

山西现代水网以西边过境的黄河,境内的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8条天然河道和万家寨引黄入晋、中部引黄、禹门口引黄、尊村引黄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为“纲”,以水系连通工程、县域配套工程、灌区工程等河湖水系及区域输配水通道为“目”,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结”,着力构建“三纵九横、八河连通,多源互补、丰枯调剂”水网总体布局。

“我们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努力实现省级水网与国家水网、区域水网互联互通;以水资源配置网为牵引,带动防洪减灾网、生态河湖网、数字孪生网一体建设,通过‘一网牵引、四网融合’,着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和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网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对全省的水利工作重点了如指掌。

按照山西现代水网建设总体目标,2025年,全省总供水能力可达97.6亿立方米,惠及2450万人。到2035年,山西现代水网基本建成,总供水能力达到118.5亿立方米、省级水网覆盖率达到99.1%、省级水网水流调配率达到83%。

先行先试 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

2023年9月,大同市入选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通水系、建水库、治河道、固堤防……2024年,大同市水利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水利建设施工黄金期,加紧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先行先试,大同市抢抓构建国家水网政策契机,积极编制《大同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2—2035年)》,围绕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的战略部署,构建“三横四纵、五库连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体系;以完善市县水网规划体系为抓手,加快编制《大同市现代水网先导区实施方案》,按照“一网牵引、四网融合”的总体思路,围绕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生态河湖、数字孪生四大网,2023年—2025年先导区先行实施四大类59个项目,总投资112.55亿元。目前,全市10个县区的县级水网规划全部批复,全市“1+10”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加速打通现代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有关部署,水利部在加快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各项任务的同时,开展水网先导区建设,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2024年,继大同市入选全国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之后,长治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

国家水网省市级先导区在扩围,省级水网市县先导区紧紧跟随。市级、县级水网作为国家水网和我省水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水网基础单元,是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通道和“毛细血管”。2024年3月,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开展全省市、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开展第一批省级市县水网先导区建设,确定长治市、运城市为我省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祁县、壶关县、云冈区、潞州区、浑源县为我省第一批县级水网先导区。

“我省以大同市、长治市2个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和全省第一批水网先导区为引领,带动市县水网加快建设。目前,省市县水网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其中9个市级、46个县级水网规划已批复。同时,我省创新‘水网+’行动,积极谋划‘水网+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网+乡村振兴’‘水网+文化旅游’‘水网+园区建设’等,不断丰富水网内涵、拓展水网外延,充分发挥水网建设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省水利厅副厅长杜咏梅说。

捷报频传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春节假期过后,三晋大地从南至北,各大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一派繁忙。古贤水利枢纽和中部引黄工程春节假期未停工,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工程1月项目建设永久征地手续全部办理完成。截至1月底,古贤工程、“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小浪底引黄二期等11项2025年重点项目已开工9项,计划完成总投资71亿元。

2024年4月10日,中部引黄总干线向保德苏晋电厂正式供水,标志着中部引黄水源工程和总干工程从建设阶段开始转向商业运营阶段。

山西中部引黄工程是“十二五”期间开工的省级重点工程,是我省目前投资额最大、输水线路最长、供水受益范围最广的跨区域大型引调水工程,是解决吕梁山区4市16县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生态用水供需矛盾的重大战略工程、民生工程。工程的建成通水,解决了保德苏晋电厂多年来取水难的问题,每年可降低电厂500万元的用水成本,标志着多年建设的中部引黄工程开始稳定发挥经济效益。

2024年,我省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全力推进,中部引黄向兴县斜沟煤矿试供水,东山供水工程岩南沟、小寨泵站通过首台机组启动验收,小浪底引黄二期向闻喜丰航化工试供水,万家寨引黄南干线滹沱河连通工程2#隧洞、辛安泉供水改扩建工程长治支线隧洞贯通,太忻一体化滹沱河供水工程全线完工,阳泉龙华口调水工程主体完工,古贤山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吴家庄水库纳入国家“两重”项目库……全省水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落实投资227.7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投资225亿元,同比增长2.5%;落实和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连续两年突破200亿元并保持“双增长”的良好态势。

“山西将紧抓国家大力支持水利建设机遇,锚定目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建设现代水网为牵引,突出抓好防洪能力提升、现代水网构建、河湖生态复苏、农业灌溉发展、农村供水保障、千古名泉复流、数字孪生赋能等重点任务,着力构建现代水网体系、水旱灾害防御体系、农村供水保障体系、粮食安全支撑体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支撑水保障。”龚孟建说。

一个个引调水工程穿山越岭,一座座水库大坝拔地而起,一项项节点工程全力推进……放眼三晋大地,越织越密的现代水网,正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来源:山西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