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重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本文约3900,预计7.8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渠道体系、图书价格生态崩坏,出版机构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重塑图书出版底层逻辑?作为一家传统少儿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浙少社”)选择躬身入局,践行“新出版、新营销、新渠道”理念,承受住了竞争压力,在2024年打造了多部爆款儿童文学作品,其中《国之脊梁——中国院士的科学人生百年》(简称“《国之脊梁》”),更是以230万册的销量,创造了新的销售神话。在2025童书盛典上,浙少社社长郑重分享了该社逆势增长的经验。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

少儿出版市场连续四年的下降趋势,让从业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困境。2024年下半年,接力出版社总经理、资深总编辑白冰发出 “现在是我从业近40年最难的时刻”的感叹,引发高度关注。少儿出版以及整个出版业面临的颓势,该怎么破解?对于浙少社这样儿童文学占比超70%的专业少儿社来讲,在儿童文学市场腰斩、功利性阅读占主流的时候,该怎么破局?当新媒体这股野蛮力量闯入出版业的时候,躬身入局、与狼共舞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路。

新媒体破坏了传统渠道体系和价格生态,导致很多书印不下去,印下去发不出去,那些被大家所认可的好书,只要一发出去价格就乱了。不发货等死,发货找死。出版机构作为上游生产者,从来没有这么委屈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重新理解出版、营销和渠道。

独孤九剑,重塑新时代童书出版底层逻辑

当下,我们要用新出版的“独孤九剑”理念,重塑新时代童书出版的底层逻辑。

新出版1.0阶段,是做轻、做快、做精、做美。

做轻,指的是轻阅读、轻奢。在短视频阅读时代,大众图书不能做得太重、太厚。阅读市场就像人的胃,提供太多,就消化不了了。我们一定要让读者享受到阅读的成就感,要让我们的产品像他们桌上的一杯茶、一杯咖啡一样,成为必需品,成为快速消费品。同时产品要做得轻奢,因为在新媒体时代,面对低折扣,只有提高图书定价,才能为渠道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例如浙少社出版的《海豚之歌》,是一部黑白印刷、定价39元的长篇动物小说,但这个定价在新媒体渠道销售是没有利润的。于是我们把这本书的三个部分拆成三册,改为全彩印刷,放大字体,配上精美的插图,每本定价35元,一套3册共105元,通过新媒体营销,10万套的增量就出来了。


做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速度就是竞争力。

做精,精准洞察读者需求,每一个选题、每一处内容都要直击读者内心。

做美,则是顺应这个审美至上的时代,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要让美成为吸引读者的强大力量。

儿童文学属于非功利性阅读,从2000年“哈利·波特”引进中国开始,中国的少儿出版开启了高速增长的时代,连续20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然而,传统渠道体系逐渐式微,孩子们已经都不到实体书店自主购书了,家长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使得功利性阅读占据主流。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挖掘儿童文学作品的功能性需求,把儿童文学当作刚需来做,解决“有好书无通路,有规模没利润”的问题。

新出版2.0阶段着重品牌化与标识化,以解决品牌社无品牌的问题。通过整合全社的产品和产品线,浙少社在文学、科普、绘本、低幼等板块,打造了任溶溶、沈石溪、杨红樱、郑渊洁、杨鹏、汤汤等名家品牌,以及“红帆船”儿童文学馆、“琥珀”绘本馆、“金知了”科普馆和“棒棒虎”低幼馆等具有引领性的品牌标识,使浙少社的产品在读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从“7秒一剑封喉”到“0.7秒一剑封喉”的转变,提升品牌影响力。

新出版3.0阶段,不只专注于纸质出版,而是数字出版、有声出版、知识付费、影视IP等衍生消费的全方位开发,实现出版的数字化、文创化、IP化,解决“只种麦子不卖面包”的问题。每本书都是一粒种子,把种子种下去,让它们变成一片麦田,磨成面粉,变成面包,做成品牌面包店,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

新出版还有4.0阶段,要解决出版社有读者没用户的问题。浙少社经过40年的发展,积累了上亿读者,却没有一个用户掌握在自己手里。

流量兵法,新媒体营销爆品的底层逻辑

在新媒体时代,流量在哪里,消费就在哪里,营销策略必须紧密围绕流量展开

新媒体时代的销售,很多时候就是一秒钟做出决策的,所以我们必须要用一句话文案打动读者,激发他们下单。

定位理论同样重要。新媒体时代做选题策划,只挖掘诉求点、卖点、新闻传播点还不够,编辑和营销一定要明确,在新媒体的信息海洋中,你的产品能占据读者大脑的哪个记忆点。无论是产品的卖点还是审美模式,一定要有一个记忆点

种子用户的积累和裂变,是产品销量增长的关键。产品的成功往往从种子用户开始。当一个产品刚推出时,如果能在第一周精准推送到5000个种子用户,那么这个产品很快就会破圈,实现10万+的销售。

事件营销能够借助热点事件或话题,为产品带来巨大的曝光量和关注度。

通过用户画像,则可以清晰地了解目标读者的特征和需求,从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快速地找到他们,实现精准营销。所以新媒体时代是没有小众图书的,再小众的书,都能精准地找到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用户。市场不乏之前年销几千册的小众图书,现在借助算法逻辑变成百万级畅销书的案例。

圈层突破与声量、流量、销量的转化也至关重要。在新媒体时代,破圈、破防、破费成为营销的关键词。只有突破圈层的限制,让产品被更多人知晓和接受,才能实现声量、流量、销量的转化。声量足够大,才能吸引流量;流量足够大,才能带来销量。

乾坤大挪移,渠道生态的崩坏与重建

近年来,图书销售渠道发生重大变革,已经从“三国演义”进入“战国时代”,抖音、淘天、小红书、视频号、快手、B站、有赞、拼多多等平台七雄争霸。所以在2025年,渠道的折扣竞争预计会更加激烈,出版机构一定要谋求转型,而转型的关键是做到“乾坤大挪移”,即以流量为核心,拥抱互联网和新媒体,以新营销、新手段、新途径,拓展渠道宽度和深度,实现资源、渠道的有效匹配。

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起新媒体的分销矩阵和达人矩阵,用POP图文营销、直播带货渠道、短视频营销、货架场四大新的渠道通路,实现乾坤大挪移。

当然建立新渠道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因为新媒体的中盘跟传统的中盘分销体系完全不一样,传统的分销体系以货盘为核心,没有货就上不了架。但新媒体的分销是以流量为核心的,即使没有货,只要有流量就能转化成订单,然后从上游的出版机构或经销商处获取货源。这也是新媒体电商价格混乱的原因,分销商没有货也能挂车卖书,从5.0折一路挂到出版机构和经销商都没有利润维持下去,而出版机构却无力管控新媒体平台成千上万的分销商。

破局之道就是生产商必须要掌握销售定价权。如果生产商没有控价权,没有定价权,书根本发不出去,发出去马上就会死。因为在比价系统之下,短时间内,新媒体平台就可以把一本书从6.0折一路挂到3.5折以下,让大家都血本无归!

我认为出版业从2020年到2024年连续四年的下降,并不是出版业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不是互联网的数字阅读替代了传统阅读,也不是出生人口下降,根本原因是渠道生态被破坏了,而渠道生态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是价格生态被破坏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版机构不得不转型。

借助新媒体渠道的流量,浙少社的多本图书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销售成绩。主题图书《苹果花开》在短短6个月内就实现了10万册以上的销售(),《完美一跳》《宇宙的梦想》分别实现了9万册、5万册的销售。其中,《完美一跳》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山歌海谣》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小舞狮》荣登“中国好书”月榜。




新媒体营销经典案例《国之脊梁》的打造,充分展示了流量逻辑、货盘逻辑、控价逻辑、分销逻辑在新媒体营销中的重要性()。这本书经历了“从0到1”,日销100本;“从1到10”,日销1000本;“从10到100”,日销5000册以上,最终实现了230万册的销售。


在流量逻辑方面,我们抓住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热点,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成功吸引了大量的流量和关注,为图书的销售奠定了基础。

在货盘逻辑方面,根据流量变化和销售趋势,及时组织加印和备货,确保图书的供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在控价逻辑方面,严格控制图书的价格,防止发生价格战,保证了出版社和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同时也维护了图书的品牌形象。

在分销逻辑方面,合理安排分销商的数量和范围,既保证了图书的广泛传播,又避免了分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了销售的稳定增长。

为了《国之脊梁》的控价,我们想尽办法,举全社之力维护一本书的价格,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但是每家社都有成千上万的动销品种,很难用同样的力气去维护。所以我希望主管部门能把图书的销售定价权还给供货商,新媒体平台能在后台给出版社设置一个控价功能,来解决乱价问题、盗版问题,让出版业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如此,作为内容产业,出版业可能还有10年以上的红利。

尽管少儿出版当前面临诸多困难,但我对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借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马云曾经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加残酷,但后天很美好。不过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希望少儿出版人都活过“明天晚上”,迎接“后天美好的时代”。

《出版商务周报》

2025年征订开始啦!

这里有有趣又有料的出版业专题报道

又有对业内焦点问题的深度解读

扫码订阅,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行业资讯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