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1日讯2月5日,山东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改革创新,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注意到,山东新春第一会,“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格外高亮——
山东提出,要建立协同联动“共推”机制、科创资源“共享”机制、产业体系“共建”机制、基础设施“共联”机制。
从“共享”科创资源到“共建”产业体系,再到“共联”基础设施……这意味着,未来济青都市圈将更为深入地探索协同融合发展。
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都市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公布,山东成为继广东之后第二个拥有“双国家级都市圈”的省份。
根据此前公开的2023年经济数据,如果把济青两大都市圈加起来,经济总量高达50277亿元,占山东省的55%。而在2024年,这两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济南、青岛GDP均超过13000亿元,在山东省内名列前茅。
在这样的基础上,山东将“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提到新一年的工作议程,释放的信号十分鲜明,那就是推动济青两大都市圈成为“最强战队”,实现1+1>2的联动效果。
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城市化地区格局图
如果将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分开来看,各自发展特色十分突出。
济南拥有41个工业大类和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工业基础深厚、产业链完备,其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四大主导支柱产业已崛起成势,2023年这四大主导产业规模达到1.6万亿元。
再说青岛。早在2010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就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九个实现这一目标的城市。在山东目前拥有的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青岛就占据4个名额,体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效应。
但是相较于单打独斗,联合发展显然更加具有优势。以同样拥有“双国家级都市圈”的省份广东为例,其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上充分展示出“握指成拳”的产业放大效应。
目前,广东共有8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6个属于跨都市圈协作共建,比如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等,基本已经形成了高度细致的区域产业分工。
有数据显示,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已经接近万亿。相比看来,作为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智能家电产值超过3000亿元的青岛智能家电产业集群还大有潜力可挖。
从这个角度来看,山东以“深化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为目标,深化济青两圈产业一体化协作,推动优势资源强强联手,或可产生更多发展机会。
令人欣喜的是,济青都市圈的融合正在稳步推进,一些具体行动正在不断涌现。《济南市综合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提出,将推动济南、青岛都市圈城际列车公交化运行,高效覆盖周边区域,此外,一系列聚焦济青都市圈产业与资本对接的活动落地举行,通过资本赋能,推动两圈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
今年的山东省两会提出,预计202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而刚刚过去的2024年,山东GDP已实现9.86万亿元,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山东经济总量如何在新的一年站上10万亿元的台阶,推动济青两圈破“圈”协同发展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大动力引擎。
闪电新闻记者 贺晓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