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

1377个台阶,远远望去,石阶连绵,犹如一条天梯直通云霄。这么多台阶,即使在平原,攀爬起来也不轻松,何况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

春节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处,随驻守在祖国西北边境线上的别迭里边防连战士一同巡逻。这些台阶倾斜坡度达70多度,仅仅攀爬不到100个,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因缺氧而气喘吁吁,因此不得不在攀爬过程中频繁停下休息,直至呼吸平缓后再继续前行。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抵达此次巡逻的顶点——位于别迭里山巅的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3号界碑。这里位于海拔4300多米处,常年寒风呼啸、积雪覆盖,是战士们常规巡逻的地方,就算春节,也是如此。


新疆军区别迭里边防连的战士们在祖国边境线上巡逻。邱天伦供图

在这里,一年中有半年以上的时间都有降雪。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车辆因道路被积雪掩埋而无法通行,想要抵达这1377级台阶脚下,战士们只能徒步前进,有时雪深齐腰,他们就背着沉重的巡逻装备,爬着前行。

这些战士们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只有22岁,担负着100多公里的边防线和数个高海拔巡逻执勤任务。5年前,大学毕业的郑乃国来到这里。从此,每一个春节,他都在这里坚守。

回忆起自己刚来时,高原反应让他在日常体能训练中呼吸困难,巡逻时从低海拔向高海拔攀升更是挑战着他的身体极限。不过,在郑乃国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不灭的火焰。“戍边守边就意味着孤独和挑战,更意味着责任和担当。”这样的信念,让他在困难和考验面前,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战士张嘉星2023年3月入伍,新兵下连后分到别迭里边防连。他还记得自己刚来时的心情:“挺凉的”。毕竟,南方娃子没有见过这么荒凉的地方。

当年8月第一次巡逻爬界碑,张嘉星特别兴奋,一路小跑上去。站在山顶,完成擦拭界碑的仪式,他的心也彻底驻扎在了别迭里。


新疆军区别迭里边防连的战士登上“天梯”,为界碑描红。邱天伦供图

在我国长达2.2万余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新疆占了四分之一。漫长的边境线蜿蜒曲折,如同地图上的一道道深刻褶皱,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坚韧。无数边防战士和群众护边员牢牢镶嵌其中,日复一日地巡防在祖国地图的每一处褶皱之中。

肉孜·萨地克是乌什县亚曼苏乡别迭里山口执勤房的一名维吾尔族护边员,祖父与父亲都曾是护边员。肉孜从小就对“守边护边”这四个字耳濡目染,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意义。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四个字的简单组合,也是家族传承的使命,更是融入骨血的荣耀:“没有边境的安宁,就没有祖国的稳定。”

肉孜每天天不亮就把羊群赶出羊圈,骑着摩托车,车后载着干粮。周边20公里,山地起伏、河谷蜿蜒、洞穴幽深,每一处都是他巡逻的战场。饿了就啃干馕,渴了就喝河水,常常要到很晚才回到住地。

如今57岁的肉孜,守边已经30多年了。他坦言,自己最大的心愿是能让守边这份工作世世代代延续下去。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儿子已经接过了他手中的接力棒,成为新一代边疆守护者。

在距离别迭里山口约8公里处的亚曼苏乡8号边境巡逻执勤点,22名护边员均是女生,平均年龄只有25岁,每天步履不停地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认真检查边境设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亚曼苏乡8号边境巡逻执勤点,女子护边队队员对车辆进行边防检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晓/摄

春节前,坚守在这里的女子护边员在低温寒风中巡逻。“我们配备了国旗、望远镜、头盔、防刺服、钩镰枪等,每小时派出两组4人进行巡逻。”护边队队长玛依热·买买提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每人来回要走五六公里,由于是山路,徒步差不多近两小时。

“我们从小见惯了长辈们一趟趟上山护边执勤,护边情节已经植入血脉。”听说招护边员的消息后,玛依热主动写了申请书,于2017年5月加入护边员队伍。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问她护边工作是否过于枯燥时,玛依热笑着说:“工作之余,我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学汉语,生活特别充实。”

如果不是看到她身着带有鲜红国旗臂章的戎装,在前蹄高扬、鬃毛飘飞的战马背上英姿飒爽的照片,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位戴着金框眼镜、长相可爱的新疆姑娘米克热阿依·斯迪克会是一位女骑兵。

她所在的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老虎台乡民兵骑兵连,是全国唯一在编的民兵骑兵连,曾被国防部授予“高原上的雄鹰”称号。骑兵大多来自当地维吾尔族农牧民家庭,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肩负着卫国戍边、应急救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等任务。说起自己参加骑兵连的经历,米克热阿依有些羞涩地笑了,“就是觉得骑兵不仅保护群众、卫国戍边,还特别帅”。

大学毕业后,她向做兽医的父亲表达了想要加入骑兵连的意愿,没想到一向宠爱她的父亲却坚决反对,认为她可以留在城市找一份舒适体面的工作。就连吐尔逊连长也婉言拒绝了她的请求。在连长看来,骑兵连的训练强度和难度极大,身强体壮的男兵尚需长时间磨炼,更何况女生。

这位倔强的姑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米克热阿依说,和学习驾驶类似,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必须要练好十大科目,其中包括战马卧倒,劈砍、刺杀,跨越障碍,马上瞭望,马上跳跃,马上救援。


春节期间,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老虎台乡骑兵连战士和战马日常训练不间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陈晓/摄

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想要人和马相互配合却不是那么容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训练现场看到,当“卧倒”口令发出,多数经过训练的战马都迅速“就范”,有一匹马却迟迟不肯卧倒,骑兵战士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给出指令。

米克热阿依一边工作一边练习马术,只要有机会,就主动到骑兵连训练场学习骑兵战术科目。一年后,她终于如愿,加入了骑兵连。回忆起训练过程,米克热阿依说,战马卧倒是十大科目里最难的一项,自己没少吃苦头。“卧倒时,既要及时把脚蹬子撤出来,不要硌伤了马。也要避免让马压伤了人。”

在这个距离国境线不到100公里的老虎台乡,“策马扬鞭守边疆”的誓言让一茬茬像米克热阿依一样的骑兵在这里扎根、奉献;“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这句鲜红的大字立在别迭里边防连营房前的山脚下;在亚曼苏乡8号边境巡逻执勤房左手边,“保家卫国终不悔,驰骋疆场献青春”14个字赫然镌刻于石碑之上。正是这些人共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边境安全防线,守护着人民的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