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航站楼内的电子大屏前人流穿梭不息,客舱里坐满了返乡者和远游客,接机口的每双眼睛都写满期盼。自春运大幕拉开以来,民航业成为“流动中国”的生动写照。今年春节假期有所延长,旅客出行意愿增强,冰雪游、避寒游、出入境游热度不减,“非遗游”则成为乙巳蛇年的全新亮点。

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824万人次,较去年春节同期(2024年2月9日~16日)增长2.9%。民航市场活力满满,“量、靓、亮”齐头并进,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报道。

客运提“量”:供需两旺刷新纪录

今年,除夕被纳入法定节假日,春节假期增加至8天。在“请2休11”“请4休13”等拼假攻略的带动下,很多人开启了春节出游旅程,其中冰雪游和海岛游备受青睐。对此,航空公司纷纷在春运期间“上新”热门航线航班。

国航增开的热门航线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成渝四大城市群之间,同时增开至三亚、海口、哈尔滨、沈阳等冰雪游、海岛游热门航线。东航在哈尔滨新增往返昆明、兰州、乌鲁木齐、深圳、成都等航点的国内航班和往返首尔、东京等航点的国际航班。南航则新增广州、北京大兴、上海、深圳、武汉往返长白山,宁波往返哈尔滨等冰雪游航线,新开北京大兴至西双版纳、牡丹江等航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不少旅客都坐上了“自家”大飞机。新华网报道,16架C919国产大飞机亮相春运。国航3架在册的C919飞机投入运营,执飞北京始发至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重庆等航线。东航安排10架C919飞机执飞上海—北京等航线。南航3架C919飞机全部投入春运,执飞广州往返杭州、上海虹桥、海口、成都天府等航线。

旅客出行热情持续高涨,我国民航随之交出了亮眼的客运成绩单。民航局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824万人次,日均228万人次,较2024年春节同期(2024年2月9日~16日)增长2.9%。其中,2月3日全国民航发送旅客2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全国民航累计保障航班14.5万班,日均18083班,航班正常率96%,较2024年春运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装扮一新的广州白云机场,春节期间人来人往(谢佳佳/摄)

春节假期,各地机场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北京首都、大兴两场共保障旅客超276万人次。其中,首都机场共保障旅客153.83万人次,大兴机场共保障旅客122.69万人次。春节假期,大兴机场保障国际和地区旅客12.2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22%。据界面新闻消息,上海浦东、虹桥两场共保障进出港旅客306.7万人次(其中,浦东机场197.5万人次,虹桥机场109.2万人次),日均38.3万人次,同比增长5%。《重庆日报》报道,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保障航班起降7857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25.2万人次,平均出港客座率高达90.2%。黑龙江新闻网报道,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起降4410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3.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7.4%、9.3%,均创历史新高。

随着春节假期进入尾声,旅客陆续返岗复工,航企、机场迎来客流高峰。扬子晚报网报道,2月3日,东航执飞航班3233班,运输旅客49.4万人次,创东航单日承运旅客历史新高。《深圳特区报》记者获悉,深圳机场春节假期日均客流量在19万人次以上,2月2日、2月3日两天的进港客流量和出港客流量均保持在10万人次左右的峰值状态。《黑龙江日报》报道,自2月2日起,哈尔滨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当日客流量达到96654人次,创历史新高。


深圳机场持续保持“进出两旺”的高位运行态势(深圳机场供图)

“非遗”增“靓”:中国年味扑面而来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携亲友逛灯会、赏民俗成为游客“新宠”。飞猪发布的《2025年春节假期出游快报》显示,包含非遗景点、非遗体验的“非遗游”热度较去年同期提升40%。

民航紧跟“追着非遗过大年”潮流,在春节假期为旅客提供丰富的非遗文化体验互动。据中国新闻网消息,广州白云机场将传统舞狮、独特英歌舞、杂技、民乐演奏、经典粤剧等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表演引入航站楼,为旅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春节体验。封面新闻报道,农历除夕当天,成都天府机场系列川剧《射雕》《变脸》《成都》特色剧目接连上演,旅客还可体验糖画、面塑、写春联和“福”字,看非遗剪纸艺术家展示剪纸技艺等。


江西机场集团策划开展了“听见乡音 乙巳回家”非遗文化展示活动(江西机场集团供图)

航企也各出奇招,为“非遗中国年”增色不少。农历除夕至大年初三,国航在部分航线航班上开展新春主题活动,把非遗文化融入飞行旅程。大年初五,东航乘务组将迎新春、接财神、纳千祥等新春活动带进客舱,为旅客献上中国书法折扇、漆扇和寓意吉祥如意的对联,并送上新春祝福。大年初七,传承了300余年的潮汕英歌舞在由北京飞往揭阳潮汕的南航CZ3898航班上惊艳亮相,让旅客零距离感受潮汕传统春节文化魅力。


国航特色装饰妆点新春客舱(国航供图)

除了花样不断的新春主题航班,春秋航空推出的蛇年新春贺岁短片《神机妙算之西游篇》得到了《南方都市报》的特别关注。这部短片创意十足,从剧本、台词、人物形象到背景音乐创作,均由春秋航空“95后”“00后”员工通过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工具自制,讲述了西游四人组取经归来发现“神机”的故事,不仅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成为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探索。


春秋航空春运期间推出蛇年新春贺岁短片《神机妙算之西游篇》(春秋航空供图)

团圆安康四海皆盼。年味儿漂洋过海,中国非遗散发的魅力“硬控”了不少外国朋友,加上受到免签等政策利好影响,越来越多的外籍旅客选择来中国感受春节气氛。“中国的春节很有名,我这次是特意来中国过新年的”。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入境现场,一位来自南非的旅客告诉《北京日报》记者,他已与中国的朋友约好,要去山西过春节,“他们会带我体验中国人的春节习俗,我非常期待”。

今年春节假期,各航空口岸的入境数据也充分反映出中国春节的强大“圈粉”能力。中国新闻网报道,上海虹桥机场口岸共有近2000人次旅客免签入境。《深圳商报》报道,近10000人次旅客在春节假期经深圳机场口岸入境,同比增长26.8%。其中,免签入境旅客占比44.3%,同比提升103.7%。《湖北日报》记者了解到,春节8天假期,通过武汉天河机场入境的外国人超过4000人次,同比增长近40%。这些国际旅客打卡著名景点、品尝地道美食,甚至迷上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春佳节感受到一个暖意融融、热气腾腾的中国。

服务变“亮”: 出行体验再度提升

春运期间,民航各单位多维发力,为旅客带来更加安全、便捷、温馨的出行体验。

完善服务设施是提升旅客体验的重要举措。新疆机场集团在全疆各机场增加自助服务设备,在候机区增加座椅、充电设施,提供免费热水、无线网络等服务。海拔新闻报道,海口美兰机场先后完成15套飞机泊位引导系统的升级改造,为飞机安全停靠提供更加精确的引导,同时增设8间海洋主题更衣室,升级改造5套卫生间,从细节提升旅客体验。

在探亲流、学生流、旅游流叠加下,首次乘机旅客和老年人等特殊旅客数量有所增加。为温暖这部分旅客的回家路,机场、航企强化了服务保障措施。《齐鲁晚报》报道,北京大兴机场推出“问讯帮扶、爱心专区、爱心手环、乡音伴行、夜间服务”等服务,增派服务大使、志愿者在航站楼出入口、值机柜台、安检、进港行李厅等关键流程点位引导保障旅客出行。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上海浦东机场优化“申情初行”“申情相伴”等服务流程,上海虹桥机场通过首乘手环实现了机场问询柜台和航企值机柜台全覆盖,首乘旅客、无陪老人等可以在乘机时获得指引帮助和快速通道服务。大象新闻报道,郑州机场向旅客发放“郑到达,即可到”出行便民卡,便民卡上记录了换乘地铁、高铁、机场巴士等交通工具的路线、距离和用时,以引导旅客便捷换乘。据新华网消息,天津航空针对学生客流推出17周岁~25周岁的青年旅客购票直减优惠,针对家庭游、结伴游客流出台3人及以上同行拼团优惠政策,针对老年旅客出台“敬老关爱”优惠政策。


大兴机场“北京服务”(机场服务点)工作人员为外籍旅客提供问讯服务(大兴机场供图)

除了服务好国内旅客,民航同样积极提高外籍旅客服务水平,让春节期间的“China Travel”体验更佳。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一位来自西班牙的旅客在转机时前往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咨询,工作人员不仅指导他使用交通、支付等板块的服务,还赠送了《国际友人“深”游指南》。“这真的很棒,我们在这里找各种东西都有些困难,有了英文指南非常方便。”这位外国旅客告诉《深圳特区报》记者。《文汇报》报道,上海在浦东机场T1和T2航站楼、虹桥机场T1航站楼共同打造了3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从农历除夕到正月初五,服务中心接待外籍人员业务咨询办理近7000人次。《三亚日报》报道,三亚机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可为入境的国际旅客提供外币兑换、移动支付、旅游地图、手机SIM卡销售、入境服务指南、人工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春节不仅是千万游子归家的时刻,如今也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而民航正以智慧和温度诠释着“中国服务”的新内涵——让国内外旅客的行囊装满安心,让“流动的中国”与世界共迎新年、共享团圆。(中国民航报 记者贾璞瑜)

编辑|张 彤

校对|李季威

审核|韩 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