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国都在热热闹闹过年,鄂州正月十三却藏着别样的精彩,让人忍不住感叹:这凭什么不让全国人都羡慕?
一到正月十三,鄂州就像被施了魔法。街头巷尾,花灯初绽。孩子们欢呼雀跃,穿梭在挂着各式各样花灯的街巷,看哪家的灯最精致。点灶灯作为试灯日的重头戏,不仅是为元宵节灯会预热,还承载着人们对灶王爷的祈愿,盼新的一年饮食无忧、平安顺遂。
在鄂州,正月十三还有个特殊意义——关公诞辰日。这天,整座城都被香火味笼罩。人们怀着崇敬走进关公庙,摆上鲜花、果品、香烛,虔诚地跪地祈福。在他们心中,关公的“忠、勇、义”精神是楷模,作为武财神,更是能带来财运与平安。
到了傍晚,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舞龙灯登场。40米长的巨龙在舞龙人手中上下翻飞,气势磅礴。龙灯所到之处,鞭炮轰鸣,硝烟弥漫。各家挂起花灯,点燃鞭炮,迎接龙灯。滚龙、花蓝、走马灯等各式各样的灯齐聚街头,灯火辉煌。这一习俗源于古代百姓对庇佑的渴望,相传巨龙驱散洪水拯救了大家,从此便有了舞龙灯祈愿风调雨顺的传统。
鄂州正月十三,点灶灯、拜关公、舞龙灯,每个习俗都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独特的年俗,谁能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