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名战士就交给你照顾了!刘奎同志!”
组织上派来的干部语重心长的对刘奎说道,虽然这个任务的难度确实很大,但是刘奎还是义无反顾的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在当时的情况下,新四军遭遇了袭击,主力被迫转移,时间就是金钱,两名伤员只能留在当地养伤,而刘奎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表示自己会留在这里一边和敌人游击,一边照顾伤员。
就这样,三人就留在了这样艰险万分的环境当中,可是令人吃惊的是,不久后这支三人的队伍竟然直接发展成为了800人的战斗队。
那么刘奎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里面又有什么故事呢?
绝境中的英雄
“刘参谋,当前的局势对我们可不利啊。”
一旁的上级领导一脸的担忧的看着刘奎,当时的背景是皖南事变发生的时候。
国民党军队在大敌当前的时刻依旧满脑子想着将枪口对准我党人员。
而由于事发突然,我军当时损失非常惨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发起战略转移,部队主力撤退。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伤员肯定是不再适合继续跟着大部队走了,况且两名伤员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必须留在当地养伤。
那么这个时候,身为参谋的刘奎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上级领导语重心长的说:“刘参谋,这可是个九死一生的工作啊。”
刘奎淡淡一笑说:“我这条命早就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值得。”
就这样,他带着两名战士留在了这里,在大部队撤离之前已经为两名战士安排好了藏身处。
那是一个非常隐蔽的山洞,为了使其隐蔽性更强,还在洞口用很多的藤蔓遮盖了起来。
洞里面是一盏微弱的油灯,极度昏暗的光线下面是两张非常简陋的床。
上面铺着厚厚的稻草,还有两条破旧的棉被,这已经是队伍中最好的被子了。
而刘奎则是席地而睡,在白天的时候出去侦查敌情,天黑了就回来照顾伤员。
同时我党也派出了潜伏在当地的地下党的成员定期为战士们运送药品和食物。
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刘奎很清楚的认识到,必须要抓紧时间组建起来一支抵抗的队伍。
毕竟现在日军的依旧非常的猖獗,应该唤醒这些青年的战斗意志。
于是他便到附近的村庄中去了解情况,实际上当地的百姓们对于日寇是恨之入骨,同时对一支坚守在一线抗日的新四军非常的佩服。
看到当地百姓的态度他感到非常的欣慰,他明白这些百姓是想要抵抗的,但是没有一个人领导他们。
于是他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表示自己可以带领百姓们抵抗,于是很快就有几个热血青年加入了进来。
可是现在的问题非常的严峻,那就是武器装备不足,只有一些农具改成的冷兵器。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先将自己这些年来作战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并且对这些年轻人进行训练。
即使没有枪,也能够通过隐蔽游击的方式击杀敌人,与此同时他们也有了重大的收获。
队伍壮大
很快这些热血青年经过他的训练,已经成长为了一个个合格的战士,能够经受得起实战的考验了。
与此同时他也接到了地下党的情报,日军有一批武器即将运往前线,正在当地的一处弹药库中存放,只不过周围的守卫比较多。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大喜过望立刻组织这些战士们开始计划将这些武器全部拿过来。
他们首先潜伏在弹药库的周围,摸清楚了这些守卫换岗的事件。
他将行动时间定在了夜晚,在黑夜的掩护下,小队慢慢的侵入了弹药库当中。
用匕首将其中一些守卫暗杀掉,换上守卫的衣服继续站在这里继续站岗。
其他的人则快速进入弹药库中,将武器弹药一箱一箱的搬运出去。
很快这些武器就被全部转移了出来,全部藏进了之前的山洞当中。
有了这样的武器装备,队伍瞬间焕然一新,很快就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队伍当中去。
一开始他们实际上对这个游击队并不抱很大的希望,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队伍连枪都没有。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支队伍真的是有实力的,竟然真的鸟枪换炮,从冷兵器换成了枪支。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队伍当中,与此同时他继续在村子中做群众的工作。
此后的时间里,这支抗日队伍的名气越来越大,加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在刘奎的训练之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变成了合格的战士,在当地和敌人展开了斗争。
他利用游击的战术将敌人打的是非常的头疼,同时也对敌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队伍足足达到了八百个人,他将队伍分成几个小队通过灵活机动的方式行动。
加上这些战士们基本上都是来自当地的,所以对于地形方面非常熟悉。
在此期间日军的仓库和指挥所等经常受到攻击,但是他们如果进入山中,那就彻底成为了游击队的活靶子。
这让他们也无可奈何,这支队伍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传说,为我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重大突出的贡献。
可以说刘奎的故事绝对是一个传说,从几个人的小队伍发展壮大,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只要将革命的火苗种植下去,就会有无数的百姓们站出来。
参考资料
"打不死的刘奎"曾不愿被捉跳崖 与猴群一起生活.中国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6-08-15]
王辅一主编.新四军事件人物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266-267
“打不死的刘奎”九次负伤.现代快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2012-09-10 [引用日期202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