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中央四大局中,西北局因地处抗战前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岗作为西北局的一把手,自然声名显赫,被冠以“西北王”的称号。

然而,这仅仅是他政治生涯的起点。

与高岗同为中央大员的刘,则在另一条道路上稳步前行。

他深入总结毛泽东思想,不断在党内巩固自己的地位,最终成为重要领导人之一。

而高岗的实力则更多地转向了军方,特别是在东北与林彪的合作,以及朝鲜战争期间与彭德怀的合作,使他捞取了丰厚的政治资本。

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在林的带领下战功卓著,高岗作为东北地区的实际掌控者,其地位进一步巩固。

即使在林率部转战他乡后,高岗依然是东北的头号人物。

他与林的关系紧密,甚至在私下里也有着深厚的交往,这种关系在当时的环境下无疑为他的地位增添了更多分量。

抗美援朝时期,高岗又得到了彭德怀和林彪的支持,这使得他在党内的野心进一步膨胀。

他开始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独揽大权,如同在东北那般自在逍遥。

1、盟友。

饶漱石,一个来自江西临川的小知识分子家庭,他的人生轨迹与那些从泥土中走出的革命者截然不同。

他上过大学,留过洋,是党内少有的高等知识分子。

在革命的道路上,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一步步走到了华东的封疆大吏,成为了一方诸侯。

而刘少奇,这位比饶漱石年长五岁的革命战友,他们的经历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都不是贫农出身,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都曾在苏联进修,都曾在白区从事地下工作,都曾被捕入狱。

这些共同的经历,让刘少奇对饶漱石有着一份特殊的欣赏和信任。

在新四军最艰难的时刻,刘奉命收拾烂摊子,而饶漱石则成为了他的得力助手。

在刘的提拔下,饶漱石在新四军中攫取了更大的权力。

而饶漱石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他在解放战争中与粟裕的配合堪称天衣无缝,华东野战军也因此被称为“饶粟大军”。

然而,饶漱石虽然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和算计。

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借机折腾陈毅,在后来的斗争中,他更是与高岗勾结在一起,成为了高岗的盟友。

饶漱石与刘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彼此欣赏的伙伴,但最终却分道扬镳。

2、心结。

按常理,饶漱石作为白区出身的干部,应该像彭真那样,紧紧跟随刘的步伐,共同为革命事业奋斗。

然而,他却选择了与高岗搅合在一起,对付自己的恩人刘。

这其中的原因,复杂而微妙。

饶漱石,一个谨慎、坚韧的白区干部,他的心机深沉,藏而不露。与高岗那种张扬的风格截然不同。

他对刘的警惕和不信任,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尽管刘一直是他的领导,但他却一直在试图摆脱刘的影子。

这段恩怨的根源,还要追溯到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

当时,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我们在满洲的力量极为薄弱。

刘奉命前往东北,担任满洲省委书记。

然而,不久之后他就在奉天被捕。

为了防止意外,中央建立了临时省委,饶漱石代理了满洲省临时省委书记的职务。

对于刘的被捕和出狱,由于环境严酷、信息闭塞,有人开始怀疑刘在狱中的行为。

饶漱石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在他被捕之前,刘已经入狱。

而当刘出狱后,饶漱石等人也相继被捕。

这种巧合让饶漱石对刘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怀疑。

这种怀疑像一根刺一样扎在他的心里,无法拔除。

即使后来刘出狱并重新回到了组织中,饶漱石对他的恨意也无法消除。

为了对付刘,饶漱石竟向康生报告:刘是个可疑人物。

当然,饶漱石与刘之间并非没有私怨,然而,这些私怨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他会选择与高岗联手。

实际上,饶漱石心中有一本账,这本账上记录的不是金钱或地位,而是对党内影响力的敏锐洞察。

他认识到,尽管刘在当时是二号人物,但自己与刘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

同时,他也看到了高岗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饶漱石可能认为,通过支持高岗,他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野心和利益诉求。

3、交集。

之前饶漱石一直在白区奋斗,未曾踏上长征之路,此时的他,与毛并无太多交集,仿佛两条平行线,各自在历史的洪流中前行。

然而,皖南事变的爆发,却让这两条平行线有了交汇的可能。

在那危急关头,饶漱石与叶挺联名发电报给中央和毛,提议撤下项英的职务,由他们二人分别负责政治和军事,以挽救危局。

这份电报,对毛而言,无疑是一份及时雨。

更重要的是,这标志着饶漱石与国际派的决裂,他选择了站在毛这一边。

于是,饶漱石因此赢得了毛的信任,在新四军中站稳了脚跟。

皖南事变后,刘被派来重新整合新四军。

由于他与国际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他出面,可以减少很多抵触情绪。

当刘完成任务准备离开时,他将新四军的一把手位置交给了饶漱石,饶漱石因此代理了中原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

五二年,饶漱石接到通知,需他进京休养。

原本眼睛有些不适的他,在得到可以离职休养的消息后,心中却泛起了嘀咕。

毕竟,作为华东地区的一把手,他突然被调离岗位,换成任何人都会感到不寻常。

更何况,这次进京的安排还颇为奇特,由粟裕将军亲自陪同,这更让他心里没底。

带着疑虑,饶漱石跟随粟裕进了京。

在医院待不住的他,出院后竟然与毛成为了隔壁邻居。

这意外的接近让饶漱石倍感压力,也给了他一个摸清中央意图的机会。

某个深夜,饶漱石决定冒险一试,深更半夜敲响毛的门铃,希望能从毛那里探听些虚实。

他的这一举动,是急需确认自己未来的走向。

谈话之后,饶漱石似乎得到了某种保证,第二天便安心前往大连进行休养。

然而,命运却对他另有安排。

回到北京不久,他竟意外地获得了组织部长的职位。

这个职位对于人事调动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也让饶漱石陷入了更深的漩涡之中。

接下来,饶漱石与高岗的勾结逐渐浮出水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