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1965年中央决定取消军衔制,随后全军上下,除十大元帅外,其他将校不再保留军衔,这一年还推出了六五式军装,这件军装上军衔也没有肩章,从而确保了官兵一致。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23年左右,23年的光阴,早就让很多东西都出现了不一样,这时候无军衔制已经没办法符合国家实际发展,所以国中央决定在1988年的时候恢复军衔制。

这一年迟浩田、刘华清、杨白冰、秦基伟等17位为新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出色军事指挥官,被授予上将军衔。

这当中有一位特殊的存在,他就是我军的“外籍将军”赵南起。



所以当赵南起的名字出现在授衔名单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十分头痛,因为有几位老干部联名举报即将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赵南起,说他是“特务”。

这时候,中韩两国还没有建设,如果赵南起真有问题,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负责中央军委工作的杨尚昆十分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清查,经过一番清查后,发现赵南起没有问题,最后他还是被授予上将军衔。

赵南起将军有一段什么样的人生,为什么会被举报是“特务”,和韩国方面有一段什么的来往,今天来聊下这个事情。

1927年4月20日,赵南起出生于朝鲜忠清北道清原郡一户家道衰落的乡绅家庭,出生于由于哭声响亮,且达两分钟,十分符合朝鲜吉兆,表明长大后是个聪明能干有前途的人,孩子祖父赵东植得知情况后,给他取名南起。

到了读书的年龄的时候,由于日寇在朝鲜实行奴化教育,所以想要上学就必须有日本名,父亲和祖父在没办法的情况下给他取名“丰田南起”,虽然是个日本名,但是祖父和父亲告诉他,你只是你名字改了,但是你始终是朝鲜人,朝鲜这个民族永远不会灭亡。



赵南起牢记祖父的话,进入学校后,学习也很努力刻苦,但是他不唱日寇国歌、同时也不讲日语,这让他总是受到处罚,可就算如此,赵南起也没打算放弃母语。

由于日寇在朝鲜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这让朝鲜普通平民的日子很难过,赵南起一家为了能活下去,不得不离开故土,前往中国,一家人在1939年一个寒冷的夜晚离开了家乡,经过一番波折后,来到中国吉林省永吉的一处朝鲜族村庄定居下来。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寇宣布投降后,代表日寇在朝鲜的统治彻底完犊子,不少漂泊在外的朝鲜人纷纷想要回到国内。

赵南起的祖父也动了这个想法,然而这时候的赵南起的想法有些不一样,因为这片土地在全家最难的时候,帮助了自己的家人,所以他想要留在这片土地,报答这份恩情。

这一举动,也让43年后,我国出现了一位“外籍上将”,可以说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就在冥冥中注定。



看着意志坚定的孙子,祖父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孙子有自己的未来,所以他应该尊重孙子的想法,于是他便带着其他家人回到朝鲜,赵南起一家人则留在了中国。

看着家人的远去,赵南起的内心百般不舍,但是他也没有过多的悲伤,而是加入了东北百姓自己组织的自卫队,这支自卫队很快凭借自己坚决果断打出了娟。

不久后,我党抵达东北和当地人进行了良好的合作,成立了东北民主自治军,在这期间赵南起也和我党进行了初步接触,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期间他很快发现我党是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的政党,这让他的内心产生了加入我党的想法。

在这期间,老蒋不顾国家实际情况,悍然发动内战,老蒋的举动,让刚刚喜迎和平的全国百姓又陷入了内战的泥潭,东北成为了他和我党竞争的关键区域。

为了能彻底控制东北,老蒋在东北民主联军,进行了残酷的围剿,在老蒋的全力围剿下,东北民主自治军的后勤补给被切断。



后勤被切断,导致东北民主自治军的情况十分恶劣,部队战斗力下降,在这个关键时刻,赵南起决定为部队凑集粮食,于是他来到了一个个庄村宣传,经过一番努力后,成功为部队凑集到25万斤粮食,让部队度过了难过。

很快上级知道了赵南起凑粮的事情后,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决定将他送到军政大学学习,打算等他回来后在给予重用。

进入军政大学后,由于他不懂汉字,来到了军事队朝鲜族队学习,然而赵南起不是一个不愿屈服的人,而是依靠自己努力和刻苦攻克了难关,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后,他已经能和使用汉语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半年后,赵南起结束了军政大学的学习生涯,随后他参加土改活动,并在当中有出色发挥,之后他申请成为一名党员,随后组织经过一番审核后,正式批准他成为了一名党员,在成为党员的那一刻,他十分高兴和兴奋,因为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最高光荣耀的时刻。

新中国成立后,赵南起被分配到农业部门工作,在这里他度过了较为安宁的一段时间,安宁的岁月,让他一度以为自己有可能平淡且幸福度过余生。



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部队继续懂朝鲜语、熟悉朝鲜情况的人才参军报国,而这也成为了赵南起一生中唯一一次的战争经历,该举动让他从一位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一名高级干部,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为在1988年的时候,他成为了共和国的“外籍上将”。

不久后,赵南起被抽调到朝鲜,跟随部队来到朝鲜,抵达朝鲜后,赵南起除了负责后勤工作外,还负责翻译工作。

我志愿军在抵达朝鲜后,便打起了数场高强度战争,高强度的战争让我军的弹药量消耗十分巨大,在后勤部门工作的赵南起有很大的压力。

可就算如此,也没有压垮赵南起,他主动提出了开辟全新的运输线,让物资从国内运输到朝鲜,从而解决了部队消耗量巨大的问题。

虽然开辟了全新的运输线,但是敌人丝毫没有放弃,对我后勤线的轰炸,在敌人的不间断轰炸下,我军要不断变策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物资送到前线。



作为总调度的赵南起压力十分巨大,可就算如此,赵南起也没有被压力压垮,而是一次次克服难关,从而解决了志愿军的后勤问题,为我志愿军一次次打败敌人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赵南起的出色发挥,引起了朝鲜方面的注意,于是便开始了解他的情况,当得知他祖籍朝鲜半岛后,于是便希望能将他留在朝鲜工作。

组织上考虑到赵南起和朝鲜之间的亲密联系,于是便让他自己选择。

赵南起在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的选择留在中国,在看到赵南起的态度后,朝鲜方面也不好多说什么。

由于,赵南起在朝鲜战场中展现了出色的后勤工作能力,所以组织上让他来到解放军后勤学院学习,原本三年的学习生活,赵南起在一年左右时间,被组织上提拔为教育,随后参加了总后不主持的志愿军后勤工作总结。





之后,赵南起又奔赴朝鲜,负责志愿军撤军的后勤工作,1958年的时候,跟随最后一批志愿军返回国内,回国后,赵南起在中南海被毛主席、朱老总接见,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当毛主席称赞大家为“英雄”的时候,他不禁落下了眼泪。

从朝鲜回国后,赵南起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在全国兴起社会主义教学的时候,赵南起又担任珲春县敬信公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工作队书记。

特殊时期以后,赵南起为维稳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他也受到了冲击,好在五年后他又恢复了工作。

在之后的岁月里,赵南起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他凭借自己是朝鲜族的优势,在吹自治州各类事务的时候游刃有余。

随后他根据当地情况,起草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草案)》,并在全国代表会议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为民族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建议。

后来,他担任吉林省领导期间,他主抓农业工作,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吉林农村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1983年创下粮食产量增幅、提供商品粮、粮食人均占有量、投入产出比增幅“四个全国第一”,使吉林省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





1985年3月,赵南起担任吉林省军区政委的赵南起,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在离开总后勤部27年后又一次回到了总后勤部工作,两年后他又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并且会在恢复军衔制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在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有几位老干部举报赵南起是“特务”,之所以会被举报为“特务”根本原因就是一封来自韩国的信件,并且和韩国方面有联系,有勾结境外势力的嫌疑。

这时候,中韩两国还没有建设,如果赵南起真有问题,会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负责中央军委工作的杨尚昆十分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清查,赵南起也在第一时间公开了这封信,同时将信件和自己整理的详细的资料交给组织审查。

这封信件背后的主人是赵南起的弟弟赵南元,在韩国看到一些关于自己哥哥的报道后,就想确认赵南起到底是不是自己哥哥,于是他开始想办法联系哥哥,并将信件送到了中国。

然而,这时候赵南起的身份很特殊,所以他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汇报了情况,并放弃和弟弟的联系。

随后组织上经过一番调查后,确定这完全就是莫须有,于是那几位老干部十分不好意思找到了赵南起,表达了自己真挚诚恳道歉,希望赵南起能原谅自己,赵南起也十分大度的原谅几人。

1988年举行授衔的时候,赵南起被授予了共和国上将,这等荣誉,是对他这几十年对党和国家付出巨大贡献的将领,而他也成为了我军当中“外籍将军”。





后来,赵南起率团访问韩国,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弟弟赵南元,多年未见的两兄弟,见面后随即抱头痛哭,几十年的兄弟情在这一刻得以释放。

期间家人和韩国方面都极力邀请赵南元留在韩国,度过生命最后时刻,然而拒绝了留在韩国的要求,而是坚决返回中国,因为他知道中国才是自己的家。

2018年6月,赵南起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