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英啊,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我老了,以后没机会了”,2006年,已经76岁的刘思齐来到朝鲜,站在毛岸英当年牺牲的地方,悲痛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刘思齐忍不住伸手触摸那张极为熟悉的脸,即便石像的温度冰凉,但她却仿佛看到了毛岸英在冲她笑着,她好像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一般。
“思齐啊,这是我的大儿子毛岸青,也是你的干哥哥了,以后你们要好好相处啊……”毛主席爽朗的声音仿佛还回荡在耳边。
如同当年毛主席温柔要刘思齐做自己的干女儿一样,刘思齐也如同当年一样郑重地点了头,脸颊忍不住飞起两坨腮红。
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长子,他心中也是有着和爸爸一样为国为民的心愿,毕竟他成长在战火之中,知道爸爸付出了多少的心血,知道如今的新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跟着母亲杨开慧被抓捕入狱过了,他知道母亲父亲都是英雄,自己作为他们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做个歹笋。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流落到上海街头,可谓是吃尽了苦头,也成为了毛岸英心底无法释怀的痛。
后来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在苏联度过一段极为艰难的艰苦岁月,但他从来都没有抱怨过,甚至主动要求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直到1946年,毛岸英回到了延安,终于见到了十九年没见的父亲,毛主席的心头满是感慨,但孩子大了,该有的教育不能少,父子俩沟通完之后,毛岸英又去上了“劳动大学”。
毛岸英回来以后便见到了刘思齐,从此再也没法把目光移开,两人越聊越深,这才知道彼此都有着相似的成长轨迹。
两人走到一起是毛主席喜闻乐见的,但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大儿子这么毛毛躁躁的,竟然着急忙慌地就想要和还不满18的思齐结婚。
这是父子俩之间第一次出现争执,刘思齐和毛岸英心意相通,但也知道毛主席的考虑是周到的,坚持完成学业,到了合适的年龄再结。
毛岸英抓耳挠腮的,终于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0月15号,两人成功喜结连理,那一天的毛岸英笑得格外开怀,毛主席也忍不住多喝了两杯酒。
只不过新婚夫妻的甜蜜还没有持续多久,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毛岸英得到消息后便主动申请要去往前线。
他这个举动遭到了包括彭德怀将军在内的许多人的反对,毕竟他是毛主席的长子,又刚新婚,这时候的刘思齐又正生病住院,不管于公于私,他都不用去的。
但毛岸英十分固执,正如毛主席平时教导的那样,就算是他毛主席的儿子,也一样是个普通人,不应该有什么特例,他不过是一个想要为国而战的爱国者罢了。
本来大家还想让毛主席来劝一劝毛岸英,可毛主席只是叹了一口气, 便说:“就让他去吧,别人的儿子能上得了战场,我毛泽东的儿子怎么就不能去了?”
临走之前,毛岸英去医院看了刘思齐,又是舍不得又是心疼,但他心意已决,怎么也不可能改变的。
他没敢说自己要上战场,但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嘱咐刘思琪要照顾好自己,也要记得去看看爸爸,爸爸的身体并不好,还有弟弟毛岸青……
刘思齐本以为毛岸英是因为任务才不能多言,却没想到他是不想叫她担心,更没想到他竟会一去不回。
一开始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毛主席是想着能瞒多久就瞒多久的,毕竟他承受的打击就已经够大的了, 刘思齐大病初愈,又还有学业,要是再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崩溃的。
不知情的刘思齐一直在等着志愿军凯旋,可没想到只有毛岸英一直没有出现,她心里跳个不停,找到毛主席对质这才知道了实情,看到毛主席隐忍的悲痛,她这才强撑着收敛了悲伤。
毛主席将刘思齐当做亲女儿一样看待,不愿意她伤心也不愿意她蹉跎下去,便竭力地劝她改嫁。
刘思齐怎么也不愿意,但看着一心为着自己操心的毛主席,她终究是动容同意了,只说还让自己去给毛岸英扫墓就行。
此后几十年,刘思齐去了朝鲜许多回,一直到2006年,本来她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随着年纪的增长,她也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是没法再来看他了,忍不住就哭到几乎晕厥。
92岁的她在离开这个世界时,满心的都是释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