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探到歼-20最新年产量,六代机的横空出世让中国反客为主。
身为美国最大军工复合体之一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总裁吉姆·泰克莱特,近日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在整个2024年,中国生产了超过100架歼-20战斗机,而美国则为156架。
【解放军的歼-20战斗机】
这意味着在隐身战斗机的年产能上,歼-20和F-35战斗机的差距已经缩小到了一年三四十架的水平。
再考虑到F-35的产量有将近一半是用于出口的,美国海空军一年也就买七八十架,反倒是解放军这边可以把歼-20的产能全部吃下。
因此泰克莱特认为,尽管现阶段美国在隐身战斗机生产上仍然领先中国,但歼-20年产能超过100架对美国来说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美国需要进一步提高F-35的产量,才能继续维持对中国的隐身机优势,不然就有被中国反超的风险。
【泰克莱特称歼-20年产量超过100架】
如果泰克莱特是在去年12月说的这句话,那么他的想法可以说非常符合美国在中美博弈过程中的战略需求。
今天的美国确实存在去工业化问题,但这并不等同于美国完全丧失了工业能力。放眼整个西方世界,美国仍然是工业能力最强的国家。虽然造船磨磨叽叽,但造飞机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这一点从F-35超过150架的年产量上就能窥见一二,而泰克莱特希望美国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强这些已有优势,用少数领域的绝对优势弥补美军在其他领域的不足。
然而问题是,泰克莱特说这句话时已经是2025年的1月底了。而就在一个月前,中美之间的空中力量竞赛,遭到了中国这边两个惊为天人“变量”的冲击。
【成飞六代机想象图】
没错,这两个“变量”就是我们的南北两型六代机。虽然外界分析普遍认为,无论是成飞的三发菱形翼六代机,还是沈飞的双发拉姆达翼六代机,目前都属于技术验证阶段,连原型机都算不上,怎么着也得等到2030年后才有可能开始列装。
但即便如此,南北两型六代机的曝光,依旧证明了在下一代先进战斗机的研制上,中国已经领先美国。
对于在军事上高度依赖空中力量优势的美国来说,中国的这一成就足以令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担忧。毕竟空战不像陆战,后者可以用人员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代差,但在空战中,拥有代差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对另一方实施降维打击。
【沈飞六代机想象图】
美国能够在过去30年里一直维持“不败神话”,美国长期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的空中力量在其中做出了相当多的贡献。但现在,六代机的出现让中国成为新的空中力量领导者。
可以预见,随着六代机在未来列装,解放军航空兵的作战体系也会为了适配六代机做出调整,就像前些年整套体系为适配歼-20进行调整一样。而歼-20战斗机的年产量,也会在这一期间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为当年解放军调整体系时,鉴于彼时歼-20仍处于“小步快跑,边造边改”的阶段,装备数量并不多,只有几十架。所以解放军航空兵就打造了一套四代机为主体、五代机为骨干,轻重搭配的作战体系。
【四代机为主体、五代机为骨干】
为此,最适合搭配歼-20作战的歼-16战斗机,产量一涨再涨,以至于到今天,歼-16成了解放军装备数量最多的重型战斗机,哪怕后来歼-20产能上来了,歼-16也依然维持着较高产能。
如今六代机最快将在5年后列装,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解放军航空兵的作战体系会开始向着“五代机为主体,六代机为骨干”的模式转型。
换言之,为了配合六代机,歼-20战斗机年产量超过F-35的1年150架纪录,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或者说歼-20产能会在过去2年里持续增长,很可能就在为这种转型做准备。
而当美国连隐身机产能优势都守不住时,泰克莱特提出的“增加F-35战斗机产量,以应对歼-20威胁”的想法,也就很难起到他想要的效果。
而且就算歼-20的产能没有提升,就维持在1年100多架的水平。泰克莱特和他代表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还是要面临不小的挑战。
因为面对歼-20时,洛马还能掏出F-35这个“竞品”作为应对。但面对南北两型六代机,洛马公司一时半会儿可拿不出NGAD来反制。
【美国NGAD六代机想象图】
这意味着在NGAD正式曝光前,洛马公司很可能会继续提高F-35战斗机的产能,以期用数量优势来弥补性能上的代差。
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当年国内面对F-22威胁时,提出的“8架歼-8换1架F-22”的战术。而好巧不巧的是,有传言称在歼-20服役后,解放军曾用歼-20和歼-16模拟过这种战术的可行性,并得出了“8打1”也未必打得过的结论。
因此,哪怕歼-20的年产量没有F-35高,但只要我们的六代机能够先美国服役并形成战斗力,那么美国的F-35就可以说是造得越多,亏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