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卡罗来纳州一架F-35神秘“失踪”,到英国F-35B从航母上掉入海中,再到日本自卫队的一架F-35在太平洋上空直接消失,似乎每隔一段时间,这架战机就要以各种奇怪的方式“上热搜”。

这不,1月28日,美国空军一架F-35战斗机在阿拉斯加州埃尔森空军基地附近坠毁,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消息一出,人们的关注点并没有停留在飞行员是否安然无恙,而是再次将焦点对准了这款造价昂贵、事故频发的“世界最先进战机”。



F-35本应是美军手中的王牌,是全球第五代战机的佼佼者,但如今,它给外界的印象却更像是一架“隐形炸弹”——不仅昂贵,还动不动就“自爆”。



如果说一两次事故可以用个别故障或人为失误解释,那么如今接二连三的坠毁,究竟是F-35自身设计存在问题,还是美军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以往?这场事故的背后,隐藏的究竟是一个高科技军事奇迹,还是一场持续烧钱的灾难?

烧钱无上限,F-35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说这次坠毁事件让美军损失惨重,那是绝对不夸张的。F-35战斗机号称全球最贵的战机之一,每架造价高达1.3亿美元,整套计划投入超过1.7万亿美元,这是美国国防预算里的“吞金兽”,每一次坠毁都像是在把美元直接扔进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里。



更关键的是,这可不是一辆随便从生产线上拉下来的汽车,F-35的高昂维护费用和零部件供应体系,让它的“养护”比养一整个小国的军队还贵。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一架F-35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甚至高达4亿美元,这意味着这次坠毁,不仅仅是一架飞机的损失,而是美国军工体系的巨大经济浪费。

更让人感到讽刺的是,这款战机从诞生起就被寄予厚望,被视作美军未来几十年的空战支柱。可是,十几年过去了,F-35的风头依旧,但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却一直是个问题。



从欧洲的F-35采购争议,到日本F-35的神秘坠海,再到去年南卡罗来纳州“离奇失踪”的F-35B战机,这款战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名声在外”,让盟友们在引进它时不得不掂量掂量:这到底是战机,还是空中的“高端消费陷阱”?

技术先进,还是“过度设计”?

F-35被吹捧为全球最先进的战斗机,拥有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先进雷达和电子战能力。然而,这种先进性带来的副作用也非常明显——它太复杂了。



复杂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F-35的机载系统整合了800多万行代码,而波音787客机的飞控系统代码量只有150万行。这意味着F-35的操作系统比民航客机要复杂五倍以上,而代码越多,意味着潜在的漏洞和故障点就越多。

结果就是,这架战机频繁出现软件故障,甚至在战斗中可能无法准确锁定目标。更夸张的是,F-35的隐身涂层极其脆弱,只要飞行员在机身上踩一下,都会留下永久性损伤。2023年,美军一架F-35B在“卡尔·文森”号航母上降落失败,直接滑落入海,事后调查发现,事故原因居然涉及隐身涂层在高速飞行时剥落,导致部分传感器失灵。



这种设计上的极端脆弱性,让F-35不仅昂贵,还极易出故障,甚至连普通的起降都成了一种冒险。

美军战斗力的隐忧:人还是机器的错?

如果说F-35的问题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那还可以用升级改进来解决。但美军近年来的训练水平下降,才是真正让人担忧的地方。过去,美军以严格的训练和高度专业化的飞行员闻名,但近年来,由于新兵入伍率下降、训练时间缩短,加上F-35高昂的飞行成本导致飞行员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美军的空军素质已经大不如前。



2022年,一名美军飞行员驾驶F-35在佛罗里达州基地进行夜间着陆训练时,因为错误判断速度和高度,导致战机机头直接砸向地面,整架飞机报废。事故调查发现,该飞行员的训练时间远低于以往标准,而他在正式驾驶F-35之前,只有不到100小时的四代机飞行经验。

更严重的是,美军的士兵士气低落,许多军人对长期高强度部署感到厌倦。2023年,一项针对美军飞行员的调查显示,超过30%的F-35飞行员对战机的安全性存疑,并表示如果有其他选择,他们更愿意驾驶F-22或F-16。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在战斗力下降和事故率上升之中。



盟友的信任危机:买了个“超级昂贵的麻烦”

F-35并不仅仅是美国空军的装备,它还是美军在全球范围内推销的“盟友战机”。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质疑,这款战机究竟值不值得买。

2019年,日本自卫队的一架F-35A在训练中坠毁,飞行员当场身亡。事故调查结果至今未能给出明确结论,导致日本国内对F-35的安全性产生怀疑。韩国在2022年也发生了一起F-35A事故,战机因系统故障导致起落架无法打开,最终被迫“肚皮着陆”。



甚至连一直是美国坚定军事盟友的瑞士,在2021年宣布采购F-35后,国内反对声浪不断,反对者认为F-35的维护成本太高,而瑞士作为中立国,并不需要如此昂贵的战机来维持防空能力。

如果F-35继续以现在的事故率“表演”下去,美军的盟友们是否会考虑转投其他战机,有趣的是,一些国家已经在寻找替代方案。欧洲的“台风”战机、法国的“阵风”战机,甚至是未来的“暴风雨”项目,都被看作是F-35的潜在竞争者。



如果F-35继续以这样的事故频率“露脸”,或许它真的会失去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毕竟,没有哪个国家愿意花数十亿美元,去购买一架“随时可能坠毁”的战机。

一场军事科技的赌博

F-35的研发,原本是为了确保美军在未来空战中的绝对优势。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这款战机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价格昂贵、维护困难,事故率还居高不下。美军希望通过它保持军事领先地位,但如今看来,它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军事赌博。



当美军飞行员在驾驶F-35时,不仅要担心敌人,还要担心战机本身;当盟友在采购F-35时,更多的不是信心,而是犹豫和疑虑。未来的战争,究竟是高科技主导,还是基础战斗力决定胜负?F-35频繁坠毁的背后,或许正是美军整体实力走向衰落的信号。

结语:装备再好,人不行也白搭

这次F-35坠毁事件,绝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事故,它折射出美军在军事体系中的深层次问题——当科技成为军队的最大依赖时,人的作用却被忽视了。



无论是一架F-35,还是整个美军体系,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果飞行员的素质不过关,如果军事训练不足,如果士兵们的纪律松弛,再先进的装备也不过是摆设。过去,美军依靠强大的科技和训练优势,成为世界最强军队,但如今,这一优势正在一点点被蚕食。而F-35频繁坠毁,只是这一问题的冰山一角。

科技可以赋予战机强大的能力,但决定胜负的,依然是驾驶它的人。而如今的美军,真的配得上F-35的性能吗?或许,这才是比战机坠毁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