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年,34岁吴王李恪被诬陷谋反,留下4个儿子,均未成年,全部流放。死前,曾立下恶毒诅咒:“长孙无忌你定会家破人亡,不得善终。”闻言,长孙无忌冷笑不止,却没有把他的诅咒放在心上。
“长孙无忌,你把皇权玩弄于股掌之间,我李氏祖先在天有灵,定会诅咒你家破人亡。”李恪的眼中充满了恨意,他真想亲眼见证长孙无忌的下场,可惜他没有这个机会了。
李恪的咒骂听在长孙无忌耳中就像毛毛雨一样不痛不痒的,他若是相信这些鬼神之说,还如何在朝堂上翻云覆雨。
长孙一族自隋朝起就十分壮大,京城中的名门望族中,一定有长孙的姓氏,但那个时候长孙家族也不过是朝中的官员,虽然有权有势,倒也没有能翻云覆雨的本事。
隋朝亡,大唐建立在前朝的废墟上,身为前朝的名门贵族,长孙家的根基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甚至还稳固了许多。
唐朝初建,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他们对这些前朝的贵族也没有赶尽杀绝,长孙家族也顺势和李家联姻。
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嫁给了秦王李世民,他们家族的地位也从隋朝延续到了唐朝,朝堂上新臣顶替旧臣,但长孙家族却没有被动摇。
李世民成为太子,长孙氏就成了太子妃,长孙家族的人没有一个是软弱的,李世民想要谋取大业的时候,长孙氏就在他身旁辅助,在兵变前还亲自去军中慰问将士们。
长孙氏的能力让李世民十分欣慰,他身边正是需要这种有能力有背景的女子同他一起治理天下。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长孙氏没有任何疑问的就成了大唐的皇后,朝中但凡是长孙家族的子孙都受到了重用。
那个时候李姓和长孙这个姓氏并排在一起,一同接受万人的敬仰,家中获得的权力和妹妹的后位让长孙无忌连同其他族中子弟都飘飘欲然。
凡是姓长孙的孩子不论男女都高出别人一头,李世民自然知道他们的这些小动作,但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地位,他也愿意纵容他们。
随着长孙家族的权势滔天,也有不少人心生不满,抛开朝臣们不说,光是李家的子孙就怨气滔天的。
李恪的母亲是前朝公主,不管怎么说,隋朝和唐朝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关系,所以他的地位也十分尊贵。
李世民虽然很重视这个儿子,但却没有想过把皇位传给他,于是便早早的给他划了封地让他驻守。
虽然与皇位无缘,但李恪对自己的皇室身份还是十分骄傲的,他的行为举止也有许多不妥之处,后来也因此被撤职罢官,在李世民的千叮咛万嘱咐之下,他才收敛了秉性,重新恢复了官职。
李恪和长孙家族本没有太大的仇恨,他们之间的仇恨来源也是因为皇位的斗争。
长孙家族想要把天下握在手中,就必须要推举一个好掌握的人继承皇位,而李治就是他们力保的人。
李世民考虑过让立刻接手江山,但因为长孙家族的阻拦就此没了下落,李治登上皇位之后,因为外戚这个身份的存在,长孙家的地位更上了一层楼。
这时候长孙无忌便想清除李治前方所有的隐患,只有李治的地位稳固了,长孙家族的荣耀才能稳固。
正当他们发愁找不到机会的时候,房遗爱给了他这个机会,房遗爱为了苟活甘愿和他狼狈为奸,于是李恪便被安上了一个谋逆的罪名。
李恪被处死那日,长孙无忌亲自前去探望了这个手下败将,对于他来说,不管对手姓什么,只要碍到了他的地位,都要受到惩罚。
李恪临死前咒骂长孙无忌全族都得不到善终,长孙无忌并没有把他的“临终遗言”当一回事,但后来的事情却按照这个诅咒发展了。
长孙无忌最终败在了武则天手下,谋反的罪名一经坐实,就算他是皇帝的亲舅舅也无济于事。
长孙无忌死后族人也被流放,不过他的家族并没有就此灭亡,李治还是看在舅甥的身份上,在几十年后为他平反了。
信息来源:《新唐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