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春节刚过,物企们纷纷迎来了农历新年开门红。
比如,2月5日,华润隆地旗下昇捷物管中标香港油麻地戏院项目;2月6日,联投物业成功中标武汉市第七医院物业服务项目;2月7日,弘阳服务发布喜报称,公司近期连续拓展了8个项目。
新大正亦在这喜庆队伍之中,2月7日公司发布喜讯指出,航空事业部成功中标温州龙湾机场项目;海口公司成功中标海南陵水中医院新院区项目;长沙公司成功中标中国建设银行华兴支行项目。
只是在这喜庆的背后,潜藏着公司为之付出的努力以及面临的挑战。
“下南方”
去年,新大正从碧桂园服务那里挖来了一名猛将。
12月13日晚间,该公司发布了一则任命公告宣布,董事会当日于会议中审议通过《关于变更高级管理人员的议案》,同意聘任汪英武先生为公司首席市场官。
汪英武在旧东家那里担任的是首席市场官兼城市服务集团总裁,负责城市服务赛道运营板块。履新之后,汪英武的工作职位与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甚至可以说他的行业经验更适合在新大正这家公建物业服务公司发挥。
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任首席市场官正式上任之后,新大正至今已拿下了至少15个项目,这或许也是汪英武在向新东家证明自己的能力。
之所以能够如此顺利地进行项目拓展,或与公司去年的调整有关。据汪英武介绍,新大正从集团到城市公司到项目均采取了合伙人机制,通过合伙人机制以及内部其他创新措施,公司在2024上半年实现了10%左右的项目增长。
作为一家渝系物企,重庆是新大正的大本营,2024上半年公司有33.64%的收入来自于重庆区域,重庆以外区域的收入占比为66.36%。与此同时,公司毛利率依然呈现出项目密度较高的重庆区域盈利水平高于重庆以外区域的特点。
不过从收入增速方面来看,新大正在重庆区域实现的收入为5.80亿元,同比增长11.16%;重庆以外区域实现收入11.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很明显,公司在大本营区域之外的“车速”更快,而且在进入2025年之后仍保持着同样的态势。
简单统计一下新大正今年以来的拓展情况,1月8日,公司新增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项目、湖北洪山实验室项目、三亚国际免税城项目;1月20日,中标中国农业银行重庆五大支行项目、中国建设银行长沙湘江支行项目、重庆珠江华轩小区项目、重庆远东城项目、北京深创投大厦项目、邵东市人民医院项目;2月7日,签约温州龙湾机场项目、海南陵水中医院新院区项目、中国建设银行华兴支行项目。
按区域划分,新大正在开年之初的开拓步伐,似乎正跟随着“寒潮”走到了南方区域。公司新增的12个项目中,仅有4个项目来自重庆区域、1个项目来自北京区域,剩余7个项目均位于南方区域,占比超过一半,公司向外走的方向明显定位到了南方。
“升级装备”
然而,一昧地开拓并未能立马为新大正带来高经济效益。
根据公司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新大正实现营收25.77亿元,同比增长12.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减少15.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94亿元,同比减少11.04%。
这与2024上半年的情况如出一辙,公司高层人士亦指出:“公司前期市场拓展取得较好成绩,经营规模快速增长,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规模化发展也带来了利润率的阶段性下降。”
与此同时,规模的扩张也导致了应收款的增加。截至三季度末,该公司应收账款9.32亿元,较年初增长35%。
之所以会出现规模增长但利润下降的部分原因是,受竞争加剧及部分地区推行最低价招标政策影响,行业整体出现部分存量项目续约价格下降、撤场增加的情况,导致了物企成熟项目毛利率承压。
以新大正为例,2024上半年公司成熟项目的毛利率较2023年下降了0.25个百分点至12.90%;而公司新进项目的毛利率则较2023年度提升1.77个百分点至11.43%。同时,社保薪资与社平工资带来的人工成本刚性增加也是该公司利润下降的原因。
为了解决利润下降的问题,新大正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地进行调整,并给自己“升级装备”。
比如在去年7月份,新大正与字节跳动旗下企业协作平台“飞书”达成了合作,通过打通信息化系统,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形成更高效的管控模式,从而达到降本的作用。并且这也有助于公司更好地推行合伙人机制。
同年8月,新大正参股成立了新大正(重庆)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人员主要来自于新大正物业集团航空事业部。
航空业态作为新大正布局的五大业态之一,在2024上半年为其提供了1.63亿元的营收,占总收入比例达9.46%,此次设立的无人机科技公司,很明显是其战略升级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该无人机科技公司计划构建集低空经济平台建设、无人机教育培训、无人机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业务体系,虽然目前相关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业务体系的逐步完善,未来或许能够与多个城市的政府部门签订低空经济平台运营协议,为公司项目外拓增添砝码。
除了航空业态,新大正亦在加码学校赛道。今年1月,该公司与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计划将近40台智能清洁机器人作为首批设备陆续投用在新大正服务的20余所高校中。
很明显,新大正将科技视为了增收利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