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正月十二,河源上莞镇新轮村,一年一度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上莞追龙”活动进入第二天,一条全新的、长达39米的墩头“天禄香火龙”隆重登场。

2月9日,河源上莞镇新轮村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上莞镇新轮村追龙”活动进入第二天。除火炬龙外,一条全新的、长达39米的墩头“天禄香火龙”隆重登场,这条巨龙由村民用竹篾、稻草手工制作而成。上万人狂热“追龙”,双龙所到之处,礼花喧天、火光熠熠、热闹非凡。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理戈今年42岁,舞龙头就舞了30多年,每年六七月组织村民着手制作香火龙。香火龙制作工序繁杂,每年制作出来的香火龙都独具特色。“龙头制作工序繁杂,今年最特别的地方是龙的眼睛,比去年做得更加有棱角感、更加有力,其次是龙角更加粗大了,而且舌头可以动起来了。” 陈理戈表示,参与制作的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做龙。大家不但力求减轻龙的重量,同时对龙的神态方面也不断改进。扎火龙队伍里的陈延瑞主要负责龙头制作,他说:“做龙头必须慢工出细活,才能更加逼真出彩,整个制作过程需要三四个月。”

“上莞镇新轮村追龙”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三举行,活动分为上灯、“追龙”和演戏(文艺活动)等环节。龙分为火炬龙(明龙)和香火龙(黑龙)。“追龙”活动承载着星火繁衍、香火传承的美好寓意,是当地备受重视的民俗活动。

#请到广东过大年

采写: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影:南都拍客 刘志峰

综合:东源融媒


码上阅读 点击投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