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在开江过春节

芦长福

我是北方人,但同时我又是四川的女婿,妻子是四川开江县人。记得有一年,我和妻子到被誉为“川东小平原”的开江过春节。



开江县城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提起过春节,我不禁想起了儿时在北方过春节的民间习俗和往事。“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年夜饭的主角饺子那是少不了的,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饺子。

车上,我在想,妻子老家春节习俗又会是什么样子,会给我带来什么感受呢?

一路上,妻子向我讲述着老家的过年习俗。“我们那里有个民间俗语‘初一不出门,初二拜家庭,初三初四拜四邻。’过年要耍龙船舞狮子,整条街上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舞狮表演(王玉贵 摄,图源:四川日报)

经过两天两夜的火车,在大年三十的傍晚时分,我们终于赶到了妻子的老家。

吃过晚饭,我感觉一身的疲惫,想去睡觉。妻子对我说:年三十守夜的习俗规矩不能破。明天白天你尽可放心地睡个懒觉。

听了妻子的话,我强打起精神,一边嗑瓜子,一边和家人们摆着龙门阵。一会儿,妻弟跑出堂屋放起了爆竹。整个小山村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天空飞起一颗又一颗礼花,把山村装扮得五彩缤纷。一会儿,岳母又端来煮好的腊肉、香肠等食物。晚饭吃的酸辣鸡和豆瓣鱼,早已经把我的肚子撑得饱饱的,但闻到那独特味道,我又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腊肉放到口中。咬上一口,它的油脂在口中瞬间融化,肉香四溢,那种独特风味,是开江人特别腌制过后才具有的味道,吃起来特别香甜鲜美。



腊肉(柳香君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睡梦中,我听到妻子在喊我吃早餐。我一看,这不就是我们北方元宵吗。看着我满脸迟疑的神情,妻子说:“这是汤圆,和你们北方的元宵味道不一样。”

我将信将疑地端过妻子递过来的那碗汤圆。望着那碗晶莹剔透的汤圆。我先是用羹匙舀了一个汤圆,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着,满口甜甜的。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味道刺激着我的味蕾。



汤圆(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初二一早,我们要到县城给二伯拜年。还没到二伯家,就被一阵阵震天的锣鼓声和声声喝彩所吸引。

铿锵有力、热闹非凡的锣鼓阵阵响起,这边一条条锦色长龙在会场上翻腾起舞,表演者穿着艳丽的龙装,手舞长龙、蛟龙出海、穿梭前进、龙游四海、腾飞云霄,不是真龙胜似真龙。那边在高低不等的金黄桩木上,耀武扬威的雄狮在奋力地采青,激扬的鼓乐阵阵响起,雄师见青、喜青、望青、探青、采青、吐青……静如灵猫伺鼠出穴,动如猛虎擒羊敏捷。场内喊声和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来到二伯家,二伯听说我们刚才看到表演的事后,笑着说,你们看到的还不算什么,最好看的是咱们开江拗棒。

二伯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开江拗棒的雏形是人们在劳动歇息时,用抬石头的两根杠棒“十”字相架,让一人坐于棒上,被伙伴们拗上拗下的一种喜乐逗趣的游戏,后来有所演变。表演者穿上古代官服、化装成“拗老爷”(贪官、昏官),坐于拗棒一端,再由二至三人将杠棒另一端时而按下,时而放高,使坐于另一端的“拗老爷”时而升空,时而落下,并让“拗老爷”表演一些滑稽动作。

当天晚上,我们还观看了开江的特色节目“打铁花”。是夜,一条大街,万人空巷,锣鼓齐鸣,爆竹声声,只见演出者纷纷赤膊上阵,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火龙狂舞,场面蔚为壮观。听二伯讲“耍火龙”是开江民间以祈求免灾避祸和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迎新春文化活动。



2024年2月22日晚,开江县甘棠镇“耍火龙”民俗文化活动(程科 刘凡 朱兴和 徐清州 廖桢黎 摄,图源:达州日报)

几天后,我们坐上了返回的火车,睡梦中,在开江过春节的一幕幕场景,还在我的脑海中时时浮现。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2月7日第12版

作者:芦长福(中国散文学会、西部散文学会、四川省散文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

配图:方志四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